要看书www.1kanshu.net

褚遂良起身上前躬身道:“陛下。”

李破随意的道:“卿自西北归京也有些时日了,年末赏功的事清楚吧?”

褚遂良在西北被晒的脸膛黑红,皮肤有明显的风吹日晒的痕迹,可见他在西北东奔西走,没少干了实事。

事实上也是如此,凉州,西海,高地各个羌人,吐谷浑人部落几乎都有他留下的足迹,他对西北各族的民风人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褚遂良就是那种典型的不怕有重责,就怕无权亦无事的人,加上当年他们父子侍奉过薛举,对西北本就不陌生。

如今这一圈走下来,即便是驻守了西北几年的张伦,也不敢说对西北各族比褚遂良更为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年户部准备对西北部族正式征收税赋,就是基于褚遂良上策的结果。

文官的功绩和武官不一样,没那么明确,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政见短时间内别想见到效果,所以考绩之时回旋的余地很大。

像是封德彝当年上应对突厥之策,过了这么多年,也才进行到一半,若是最终结果完美一些,那么史书上一定会记上一笔。

可当年上策的封德彝却已亡故多年,这就是文官的功绩,很多时候得从长远看。

褚遂良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在西北奔波,终是为朝中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让户部下定决心征税。

这就是褚遂良的功绩,另外他还有一些建言,在李破看来都是基于事实考量,有着很好的可行性。

但那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吏部考绩时便不会以其为依据,也许十年之后,西北得以长治久安,那个时候回头再来犒赏,也属正常。

…………

褚遂良心中有些激动,虽说他是散骑常侍,时常在太极殿中值守,可能和皇帝单独说话的时候却并不多。

他努力的平静了一下心情,想像着范文进的样子,尽量从容的回道:“陛下许是忘了,臣就在赏功之列呢。”

李破点头笑道:“没忘没忘,卿这次出去立功不小,于西北诸部之中宣扬国威,震慑不服,张伦,李武等人皆交口称许,回来见朕的时候也不居功,很是难得。”

褚遂良心里得意的飞起,可脸上却不露分毫,只是恭敬的道:“臣职责所在,功过之上并无他想。”

李破心说,你这就有点过了啊,就你这个样子,不赏的话你心里不定要生出多少怨言呢,我还不知道你褚遂良,搁在千年之后,你是姓褚的当中最有名的那个……大奸臣。

不管正史怎么说,反正民间就知道两样,一个是书法大家,一个就是唐初奸佞,名次要排在侯君集,张亮等人前面的。

按照习惯,他没让褚遂良太得意,转头就道:“可惜……”

转折有点突兀,褚遂良抬头看向皇帝,皇帝似笑非笑的盯着他看,褚遂良心里激灵一下,一口气没提上来,腿肚子有点转筋。

只听皇帝一个大喘气,才接着道:“年后卿就要去中书任职了,再不能时常顾问于太极殿中,可惜可惜。”

就这一句话的工夫,褚遂良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是个官迷,自己也清楚,所谓关心则乱,所以在皇帝面前,他总有些紧张。

也许多年之后,他的心态会不一样,可现在他正值年富力强,努力向上攀爬之时,想要拿捏他,不要太轻松。

褚遂良手有点抖,心下也是苦笑,见多了皇帝调侃臣下的场面,他在旁边看热闹的时候可没想到有朝一日轮到自己,会是这般……刺激。

心里抽抽,嘴上却很赶趟的道:“臣不论身在何处,无非都是为陛下奔走效力,又何别于远近?”

李破不再跟他掰扯,褚遂良虽为散骑常侍,却非他的心腹之臣,不能无所顾忌的开玩笑。

尤其是褚遂良这样的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没有分寸的说笑,第一次也许能唬他一下,多来几次,这人就惫懒了。

现在就挺好,不远不近,让他办事,他勤勤恳恳不敢有一点懈怠,比很多人都要好用的多。

褚遂良这次因为有功,升迁至中书侍郎。

散骑常侍在南北朝以前都是三品高官,权力不大,却是天子身边最能说得上话的人物之一。

不过到了前隋,品级降为从三品,被上面的讷言彻底死死压住。

李渊称帝后,散骑常侍再降一等,成为从三品散官,不再有属事之权。

李破平定天下之后,有感门下省近在身侧,官职品阶不宜过高,散骑常侍再次降格,成为五品官职。

不然褚遂良也当不了散骑常侍。

如今年末赏功,褚遂良如愿以偿的再次升迁,成为中书侍郎,省中的侍郎是四品官,几年之间,褚遂良便跨越了很多官员一辈子都过不去的门槛,从晋阳令一跃成为朝中四品高官。

可谓是青云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