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www.1kanshu.net

周建安最后还是同意了让洪承畴作为郑大木的老师,不过最后到底能不能成,这还得看郑大木同不同意了。

若是人家都不容易的话,那周建安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而周建安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这郑大木的老师便是那青史留名的水太冷水老师···额,不对,应该是钱谦益才对。

钱谦益最近在干嘛,周建安不知道,但是看样子郑大木是不可能拜他为师了。

另外,说起钱谦益,周建安不由得想到,这老小子是不是应该感谢感谢自己。

毕竟要不是自己的话,这老小子可就真的要青史留名了。

收徒是个小插曲,崇祯在松江府的这段时间里,周建安也算是彻彻底底的体会了一番什么叫做真正的政务繁忙来。

即便是崇祯到了松江府,那密密麻麻的公文仍旧一刻不停的朝着松江府送来。

每日里崇祯光是需要处理的公文就比一个人的身高还要高一些。

不过他大多也是粗略的一看,而后便落下自己的可或者否就行了。

因为这些公文先是经过六部处理,而后又经过内阁处置过后最后到崇祯这里。

他看得,大多是内部的处理意见而已,他没有意见的话,也就过了。

所以处理起来还是非常快的、

这让周建安不由的羡慕,自己那“小内阁”似乎也可以加快一些进程了。

不过崇祯来了之后,可不止崇祯一个人忙,周建安也是很忙的。

几乎每一日他都必须要去崇祯的行营一次,而他每一次去的时候几乎都是和自己老丈人以及内阁大臣们一起,而这次商议的则是大明数百年来的大事。

整个大明军事的改革以及大明各部堂的改革。

众所周知,大明自建国以来,采用的都是卫所军户制度,所有的兵丁几乎全部来自于军户。

不过由于历史的缘由,军户们开始流离失所成为逃户,朝廷补充兵员也变的越来越难。

没办法,募兵制最后还是浮现了出来,九边重镇之中,大多的边军都是采用的募兵制。

除此以外,地方上还有大量的地方兵,例如一个州府可能会有数百甚至上千的弓兵,这些弓兵可不是弓箭手,而是一种兵种的称呼而已。

随着威武军的崛起,无论是募兵制还是军户制都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大明了。

尤其是在见识过番人们厉害的海军之后,崇祯和一众大臣们也从心底开始缓缓接受周建安之前所灌输的新思想了。

不破不立。

大明的军事制度,是时候做出完全的改革了。

除了军事,还有关于官制部门制度的一些改革。

崇祯这次是下定了决心了,既然要改,那便要改个彻彻底底。

不像张居正改革那般最后成了一个烂尾工程。

对于这些改革,周建安也早就写了一份建议书给了崇祯,让其召集内阁好好的商议一番。

而经过这么久的商议之后,崇祯和内阁也早就已经有了一个最终的方案,所以趁着这一次南下,崇祯便打算和周建安好好的商议商议,看看是否可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