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两派之争,常峰 (1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而此刻,朝堂之上其余派别的官员们皆是一愣,眉宇间凝着几分困惑。
温尚宫怎么了?今日何事耽搁了?
这群人为什么咬住不放,死揪着“知味居士”的名头喋喋不休,这唱的又是哪一出?
几人交换了个眼神,目光里藏着彼此的揣测,最终齐刷刷落在温老爷身上。
他立在那里,脊背挺得笔直,袖口却在宽大的朝服下不易察觉地绷紧了些。
不远处,崔家的位置上,崔彦端凝而立,眼角的余光若有似无地扫过温老爷,又不着痕迹地瞥了眼彭阁老。
彭阁老此刻正垂着眼帘,面上是一贯的波澜不惊。
“彭阁老,”旁边的冯阁老忽然轻笑一声,声音低沉,“依老夫看呐,温家这小丫头,怕是太过争强好胜了些,才惹出这些是非。”
彭阁老眼皮都没抬,只淡淡勾了勾唇角,算是回应。
冯阁老如今的气焰,连正熙帝就坐在龙椅上都敢这般窃窃私语,可见其背后的势力在朝堂上已是盘根错节,嚣张得近乎不加掩饰。
就在这时,龙椅上传来正熙帝平缓却带着威仪的声音:“你们可有证据?”
此言一出,方才还义愤填膺的弹劾官员们齐齐一愣,脸上的激昂瞬间僵住。
那眼神里的错愕,分明是瞬间回过味来,陛下这是还要保温尚宫。
正熙帝目光扫过阶下众人,又紧追一句:“你们可确凿证据,证明那知味居士便是温尚宫?”
阶下一片死寂,弹劾的官员们你看我、我看你,喉结滚动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们手里的确没有铁证,那些所谓的“迹象”不过是众人默契的猜测,可偏偏温以缇此刻不在场,也成了死无对证。
温老爷一直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下来,看来,陛下心里还是向着缇儿的。
他悄悄转头,目光越过人群,与崔彦的视线撞在一起。
崔彦微微颔首,眼底闪过一丝了然,接下来,该轮到这位御史的舅舅出面了。
龙椅上正熙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无凭无据,便在此处喧哗,岂不是浪费朕的时间?”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等什么时候寻到了实打实的证据,什么时候再来启奏。退下吧。”
最后几个字掷地有声,弹劾的官员们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终是不敢再多言,纷纷躬身告罪,灰溜溜地退到了一旁。
而他们刚退下,另一拨官员便已上前,眼神锐利如刀,直直地指向了温老爷。
这一次,矛头显然换了方向。
弹劾温老爷的官员们上前时,脸上带着刻意拿捏的严肃,开口的言辞却透着几分虚浮。
“陛下,温侍郎身为朝中大员,近日却纵容府中下人在街市与人争执,虽未酿出大祸,却失了朝廷官员的体面,实乃治家不严!”
为首的官员捧着朝笏,声音拔高了几分,试图用气势掩盖内容的单薄。
话音刚落,立刻有人接腔:“臣也有本要奏!前日听闻温侍郎家采买时,与商户讨价还价过于苛责,损了朝廷官员的气度,恐寒了商贾之心啊!”
“陛下,前些时日吏部考评官员,温侍郎对其门生略有偏私,打分较旁人高出半分,虽在规矩之内,却难免落人口实,有失公允之嫌。”
“温侍郎前几日在朝堂议事时,提及漕运改革之策,言语间似有维护南方商户之意,莫非与商户有私下勾连?还请陛下明察。”
“臣发现温侍郎近半年来,有三次早朝告假,虽均以“家中小恙”搪塞,却难免让人揣测是否心不在朝堂,有渎职之嫌。”
这些话听着句句带刺,细究起来却全是捕风捉影。
弹劾的官员们捧着所谓的“证据”,小心翼翼地呈给一旁侍立的裘总管。
那纸张薄如蝉翼,上面的字迹却被他们刻意写得厚重,仿佛这样便能添几分分量。
裘总管接过时,指尖微顿,随即躬身转呈给龙椅上的正熙帝。
正熙帝眼皮都未抬一下,只漫不经心地抬手,让那叠纸落在御案一角。
温老爷立在阶下,听完这些弹劾,非但没有半分慌乱,反而朗声道:“陛下明鉴!臣家中下人争执一事,当日京兆尹已查清原委,是对方寻衅滋事,下人不过是自卫,何来纵容一说?
至于采买讨价还价,臣府中用度一向依规而行,与商户交易公平公道,何来苛责?至于告假频繁,臣近日确有家事急务,若仅此便算罪名,那朝中文武怕是人人都要被安上这罪名了!”
他声音沉稳有力,每一句都掷地有声,将那些轻飘飘的指控一一戳破。
就在此时,人群中忽然有人转向崔家方向:“陛下!有人来报,大理寺崔少卿家中四子苏州知府崔衍,近日与江南盐商往来过密,盐铁乃国之重器,崔知府身为父母官,这般私交怕是不妥吧?”
这话一出,崔彦立刻上前一步,目光冷冽地扫向说话人:“陛下,臣四弟与江南盐商往来,早已禀明朝廷,皆是为核查盐税账目,有公文可查,有同僚可证,何来私交过密?此等无据之言,怕是有人想借机搅乱朝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老爷见状,也顺势接话:“崔御史所言极是,核查账目乃公务,岂能与私交混为一谈?倒是某些人,不去追查实据,反倒在此搬弄是非,其心可诛!”
两人一唱一和,将那些分散的弹劾一一挡回。
早朝的气氛渐渐变了味。起初还是零星的弹劾,渐渐地,彭阁老麾下的官员开始出声附和温老爷与崔彦,言辞间直指弹劾者是“借题发挥,扰乱朝堂”。
“依臣看,温侍郎与崔知府行事并无不妥,倒是某些人揪着细枝末节不放,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彭阁老座下一位老臣沉声道。
这话立刻引来了冯阁老势力的反驳:“此言差矣!朝廷纲纪岂容轻忽?便是细枝末节,也该严查到底,否则何以正风气?
一来二去,朝堂上的争执已然变了性质。
温老爷与崔彦的应对成了引线,最终点燃了彭、冯两大势力的角力。
双方官员唇枪舌剑,从具体的弹劾内容争到朝堂风气,再到彼此背后的势力纠葛,整个早朝俨然成了两大阁老暗中较量的战场。
朝堂上两派斗得如火如荼,其余势力的官员们则作壁上观,眼底藏着几分看好戏的兴味。
左右是彭、冯两家争夺,他们乐得隔岸观火,坐看局势变化。
说起来,冯阁老一党近来处处针对彭阁老一派,究其根本,无非是冲着那空置的首辅之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