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 (2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温泉关营造之后,大明朝廷就可以再设西域都护府,而李成梁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西域大都护了,李成梁虽然这个年纪了,但还是很想建功立业,最起码把自家的爵位,再上走一走,升为国公。
朱翊钧和柯延昌、张居正、戚继光在北大营武英楼一起用过了午膳,朱翊钧抽空专门写了封圣旨到西域,让李成梁绝对不要放过这些马匪,居然敢在大明皇帝头上动土,那就留不得他们了。
农学博士,每一个都是宝,损失哪个,朱翊钧都不乐意。
在用过午膳之后,朱翊钧在北大营操阅军马,下午回到了通和宫御书房继续处理国事庶务,奏疏繁杂,一直处理到了晚膳的时候,才把一天的事情忙碌清楚。
“这篇文章有意思。”朱翊钧拿起了一本杂报,《民报》上刊登了一本杂报,《进士家考—富贵不过三代》。
这篇文章一共考究了自洪武年间到万历年间,可考证的共计2088位进士家族的传承情况,首先就是地理上分配极其不均衡,完全集中在了浙江和南衙,其次,就是这2088位进士家族,传一到七代者,分别是311个、1500个、209个、51个、12个、4个和1个。
大明进士家族将近86%传不到三代,传到三代就只有一成,传不到三代以上的概率为96%,这和武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明武勋包括世袭的千户百户,基本都有后人,《陕甘绥卫所选簿校注》记录的非常详细,几乎没有断绝。
进士家族,富贵不过三代。
这位笔正,对这些进士家族为何会衰败,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考证,最终得到一个结论,凡是能够考据的家族断绝原因,就只有一个,内斗,内斗引发的家族结构的腐朽和崩塌。
内斗非常的严重,妻妾争宠、姑嫂宅斗、兄弟阋墙、官府告发、诬陷栽赃、买凶杀人、买通狱卒狱中杀人、戴绿帽、休妻、侄儿将姑姑沉塘如此种种,各种手段花样繁多,比那些话本里,写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精彩数倍。
笔正以苏州常熟徐氏进行了举例。
徐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万历九年病逝,享年六十三岁,徐栻刚刚离世没多久,常熟徐氏已经撑不住了。
徐栻有一儿一女,进士的女儿自然要嫁给进士的儿子,徐栻为女儿找了一门好亲事。
徐氏女嫁给了瞿汝稷,他的父亲是嘉靖二十三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官至礼部右侍郎的瞿景淳。
没成想,徐氏女刚刚进门没多久,老丈人瞿景淳就病逝了,当时按照守孝的礼法,瞿汝稷需要守孝三年,这三年,瞿汝稷也不能跟徐氏女同房。
徐氏女要受三年的活寡,她按耐不住自己的性子,跟丈夫的弟弟瞿汝夔看对眼了,二人眉来眼去,就滚到一张床上了。
这丈夫瞿汝稷得知此事,就暴跳如雷,写了封信《答徐司空书》,告知老丈人徐栻要休妻。
徐栻是官场人物,最看重面子,当然不肯让自己的女婿休妻,还许诺了一些好处。
瞿汝稷是个性情中人,再次写了封信回复,坚决要休妻,徐氏女被休掉回到了娘家。
徐栻怒火冲天,开始为难前女婿瞿汝稷。
瞿汝稷在街上走着走着,就会被人暴打一顿,一大堆徐栻的门生故吏、亲朋故旧对瞿汝稷极尽打压。
这前女婿瞿汝稷是个果决狠厉的人,你徐栻不嫌丢人,那就闹到天下皆知的地步!
瞿汝稷直接和前丈人来往书信、通奸的弟弟拉到了衙门,状告徐栻不法,这些徐氏女干的那些事儿,名扬天下了。
这事儿闹得举世皆知,徐栻终于把女儿给幽禁在了家里,不许她跟情郎见面,但也没有停下对前女婿的打压,甚至打算买通狱卒杀人,这么大的案子,狱卒哪里敢接?最终瞿汝稷被衙门放了。
徐栻还有个儿子,名叫徐尚德。
徐尚德有三妻一妾,前两个妻子嫁过来没多久就离世了,徐尚德就纳了个妾室周氏,这周氏很是争气,一口气给徐尚德生了三个儿子,而且个个都很健康。
正当周氏以为自己母凭子贵,可以从妾室转为正妻的时候,徐尚德娶了正妻安氏。
第一次纷争开始了。
周氏和安氏开始了宅斗,安氏出身大户人家,精通宅斗,而且也很争气,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最终周氏死,安氏彻底掌控家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安氏赢了,但她的手段让丈夫感到胆寒,丈夫把进士恩荫的国子监名额,给了妾室周氏所出的庶长子。
第二次纷争开始了。
这次安氏凭借着自己家母的身份,把大多数的财产都留给了自己的儿子,而非妾室周氏所出的庶长子,这安氏在第二次中再次获胜。
可是庶长子拿了恩荫国子监监生的名额,这是报送朝廷的,无法更改,庶长子恩荫了国子监名额,坐满监后,考效合格就做了官,一直升到了五品南京刑部郎中。
这个官在朝廷不算什么,可在地方,那可太大了。
庶长子联合其他两个庶子和三个嫡子,展开了第三次的纷争。
这第三次纷争旷日持久,最终惹得南京巡按御史邓澄在写结案报告时候,只能写‘原刑部郎中徐昌祚(庶长子)烝淫掠父’,总结了这段荒唐的家族内斗。
这位庶长子把自己那个不检点被休的姑姑徐氏女,给沉了塘;
嫡子那边也不消停,嫡老二居然勾结外贼,假扮强盗抢劫了亲生父亲,亲生父亲直接被气死;
庶长子把姑姑沉塘被捕,被嫡老大买通了狱卒毒杀在了牢房里;
庶老二、庶老三装神弄鬼,假扮父亲鬼魂索命,吓死了嫡老二;
嫡庶大战落下帷幕的时候,徐家这几条人命全部折腾了进去,只剩下个庶老二,以卖字代写书信为生,别说官宦之家了,在常熟地面,他们家都成了笑话。
而这个嫡母安氏,出身江苏无锡安氏,其父亲号称安百万,家产百万银的巨富之家,还有个儿子安希范,是万历十四年进士。
安氏的宅斗,也在进行中了。
安希范也是庶子,而且是安百万老来得子,第二次纷争已经开始,并且巡按御史已经办了两个安氏宅斗的案子,和徐氏宅斗的精彩程度,不遑多让。
朱翊钧看完了这篇杂报,沉默了许久才说道:“看来咱们的王公子、杨公子,还是很成器的。”
王谦虽然跟他爹不对付,但王谦的品行得到了海瑞、张居正的认可,他的才能也不用多说,否则朱翊钧也不会把他派去吕宋安定吕宋了。
杨公子则是杨博的儿子杨俊民,杨俊民在顺天府丞的位子上当牛做马,受着各方面的气,皇帝、朝中大臣、武勋、势要豪右、富商巨贾,这么多板子夹着,杨俊民仍然艰难的维持着局面,而且维持的还挺好,甚至这两年越发游刃有余了。
张居正的几个儿子,虽然不在官场,但几个儿子也还算和睦,没有闹出内讧的争斗来。
但朝中大臣也不全都是这样的。
海瑞那个养子,就想用海瑞的名声换银子,被皇帝怒斥换了个宗子过继。
凌云翼的儿子,甚至用父亲的名头搞科举舞弊,搞得凌云翼只能致仕,若非有大功在身,并且愿意致仕,科道言官早就追着弹劾了。
“子不教父之过,这文成公教子的事儿,都成了京师一件趣事,天下皆知了。”李佑恭觉得这不是偶然。
海瑞的养子敢这么干,完全是因为过继,海瑞没法严加管教,而凌云翼常年奔波在外,对儿子疏于管理。
杨博对儿子的严苛,也是出了名的严。
杨俊民小时候打了书童一拳,还不肯赔礼道歉,差点被杨博打杀,杨俊民跪在大雪地里,举着家训,跪了足足两个时辰,才在母亲的求情下,回到了屋中,一场大病,差点病逝。
其实宫里也一样,陛下忙于国事,对孩子无暇管教,可是皇后千岁,那管孩子,连偷懒都要挨揍,为此皇帝和皇后,还因为教育吵过一次,最后还是皇后赢了。
李太后对皇后不满,甚至想要扶持冉淑妃,跟皇后唱对台戏,也是因为皇后对所有皇嗣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严,严的有点凶了。
陛下皇嗣们争气,可不是惯出来的,都是管出来的。
还有潞王殿下朱翊镠,李太后宠爱潞王,但潞王从小到大,可没少挨陛下的揍。
李佑恭是陪练,亲眼看见就有十多次,每次陛下都借着对练的名义,把朱翊镠揍得鼻青脸肿。
要不然朱翊镠那个混世魔王的性格,指不定会闯出多大的祸事来,现在能独当一面,和陛下这位长兄的教育息息相关。
“知易行难啊,朕也知道,朕就不舍得训斥治儿和潮儿,这些孩子犯浑,都是丫头拿着柳条抽,真的是不忍直视。”朱翊钧放下了杂报,也是有些感慨,他也知道这个道理,但狠不下那个心。
王夭灼狠得下这个心,抽起来,从不手软。
朱翊钧不忍直视,就直接不看了,教育孩子,完全交给了王夭灼。
李佑恭笑着说道:“那宫里的情况,还是有些不同的。”
皇帝陛下和皇子们的关系,不仅是父子,还是君臣,加了一层君臣关系,就会非常麻烦。
陛下任何的训诫,都有可能释放类似于立储、废储的信号,陛下真的狠揍朱常治一顿,怕是要被朝臣们解读为要换太子了。
王者无私,陛下还真的不能揍皇子,皇后必须要承担起教育的重任,皇后培养了一群废物蠢货,连个合格的继承人都没有,皇后怎么参加郊祀,在神道祭拜列祖列宗、和陛下合葬?
皇后如此待遇,也是要承担责任的,国本在皇后的肩上扛着。
“转邸报吧。”朱翊钧钦定了这篇《进士家考》,算是用直观的数据,告诉天下进士百官,管好自己的孩子,否则这些家门不幸,就一定会发生。
高达96%的进士门户,无法传过三代,这个数字,真的太高了。
不仅仅是进士家门如此,其实一些势要豪右之家的宅斗,也很凶残,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