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9章 尊王攘夷,赏赐含义 (1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你们想想圣旨最后的赏赐是什么?”
郑芝龙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问出了一个问题,众人脱口而出的给出了答案。
“尚方剑?”
“御批《春秋》及《左传》?”
“对!”
……
听着大哥的回应,众人眉头紧皱了起来。
“大哥,尚方宝剑我能理解,陛下是担心前线瞬息万变的局势,来回禀报遗失战机,赐尚方宝剑是为了让您自行决断。
这是代表着极致的信任,是对其能力与人品的最高肯定。
但这《春秋》及《左传》是什么意思?”
“豹哥,尚方剑你只看到了权利但没有看到背后潜在的沉重责任和危险。这玩意既是克敌制胜的神器,也是悬在自己头顶的利剑,能不用最好不要用的好。”
“咱们这四千余人,就算是没有尚方宝剑也没人敢不听调令吧,用不用是无所谓,主要还是信任,我现在就想知道那两本书是什么意思?”
“大哥,您就别卖关子了。”
“让你们好好读书不听,非得舞枪弄棒的,以后这事儿出在你们身上非得出问题不可。”
郑芝龙狠狠的瞪了众人一眼:“这两本书儒家经典中最为强调尊王攘夷、华夷之辨和君臣大义的着作,
春秋以对战争的精彩描写和深刻洞察而闻名,它记录的不仅是战场的厮杀,更是战前的政治博弈、外交谋略和战后的局势处理。
并且从其中记录的各种案例领悟战争的更高境界,成为一名有勇有谋的儒将。
左传则是深刻揭示了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读《左传》,能让武将明白军事行动必须与国家的整体政治战略相配合。
赏赐这两本书是希望武将不仅懂军事,更要明大义,其征战必须服务于扞卫儒家秩序和王权正统。
更是从只知厮杀的爪牙之臣,转变成了可以与之探讨治国平天下道理的社稷之臣。
我这么说,你们明白了吗?”
众人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眼中有着几许的迷茫。
整体上他们没有听懂,但他们听懂了儒将、政治战略、治国平天下、社稷之臣等几个词。
只是一方封疆大吏,谈什么政治战略?谈什么治国平天下?
远在千里之外,你有时间、有机会和皇帝谈这些吗?
书信来往,等战略定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唯有在身边才能谈这些,而身为总督四海军务的郑芝龙想要谈这些那只有调回京都,陪王伴驾。
郑芝奇若有所思道:“大哥,您的意思是说这是陛下对你的一份沉甸甸的政治嘱托和文化期许?”
“精辟!”
“大哥,这么复杂,万一猜错了怎么办?就不能明着说?”
“你……这是有迹可循的,唐太宗赐《汉纪》于李大亮,李大亮品德能力俱佳,但出身行伍,学识或有不足,
赐给他这本书就是希望他学习治国方略,将自身的忠直与历史的智慧结合起来。
而李大亮完美地践行了《汉纪》中所倡导的良臣品质,实现了皇帝赐书的期许,成为一代治世能臣。
在他死后,唐太宗为之痛哭。
金朝金世宗完颜雍将《太祖实录》赐给了完颜勋,最终辅佐金世宗实现了大定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将《春秋》及御注经书赐给了张说等人,最后张说辅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赐书并非点石成金,大臣一定能成为名臣,但看到了某位大臣的潜力,它的本质是皇帝将道统授予臣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