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www.1kanshu.net

诸位爱卿都是学识渊博之人,教授这个词,朕不用多解释了吧!”

众人点了点头。

教授一词出现在先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等古籍中就有‘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的记载,但这个时期的教授指的是教习、传授的意思。

到了宋代的时候,这是华夏教育的转折点,朝廷重视文治,大力兴办官学,特别是在地方州、府一级设立了学校,称之为州学、府学,并设置教授作为主管官员。

他们的职责是负责教学、管理学校、选拔人才等,早期的教授是地方官员兼任或推荐当地有名望的学者担任,后来为了保证专业性则是通过教官试来选拔。

从这一时期起,教授就成了正式的学官名称,然后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大明一朝中权限就更大了,能够直接处罚秀才,秀才想参加乡试,教授不通过就没办法参加考试。

除了上述三项职能外,还增加了一项祭祀典礼,教授需主持或参与春秋两次的‘释奠’典礼。

毫无疑问,能担任学官的教授那都是当地极有名望和学识渊博的人。

“在大学之中,助教和讲师是授课的主力,副教授和教授则是科研的主力,兼带授课,这里就能解释国工院的研究人员在哪里搞研究的问题了。

先说说助教,这是大学教学等级中最初级的,必须得是研究生学院毕业的学子才可担任助教,担任助教职务满两年限后,通过考核晋升为讲师。

考核内容为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以及日常的作风,由所在专业的主管官员和校内内官员联合评估;

讲师满四到五年后,通过考核可以晋升为副教授,考核为教学质量、教学成果、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

由校内主管官员和研究生学院的老师联合评估;

副教授升教授至少也要在副教授的岗位上满五年时间,且拥有博士证书,两者缺一不可。

考核内容为学术影响力、教学和人才培养等,至少要在建立起独立的学术方向和稳定的学术声誉,在某一个领域有极深的研究;

或者担任某一个国家级项目主导者且有成果产出,诸如火器、农业、冶炼等等;

副教授晋升教授的评估则是在讲师晋升副教授时评审团队的基础上再加上各个研究院的副院长以上级别的人联合评估。

这里要注意的是论文评估的维度,科学研究类的讲究的是创新性、前瞻性、逻辑严谨性以及引用次数;

工程技术类的则是可靠性、效率、成本、用户体验、市场价值、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论文引用次数;”

众人正听得津津有味,结果来了个引用次数,顿时有些错愕,但依旧隐约能从字面意思理解其用意。

不待他们细想,崇祯将刚刚写下的引用次数给圈了出来:“我们来说说这个论文引用次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