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心思 (2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在这预言里,中国代指的是大明吗?
朱元璋止住了起伏的思绪,言道:“顾正臣不是疯子,他很清醒,所以,朕相信马克思的预言,或是说,朕相信马克思看到的未来是真实的!顾正臣现在做的,很可能便是为了永绝后患,护我大明之事!”
朱标上前一步,双手紧握:“所以,顾先生一直在为大明的未来消除危患,他的心思,他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大明国祚。他这些年来的开大海,兴航海贸易,大远航,南征北伐,还有当下的东征,也都是为了国富民强,避免未来可能发生在大明或是中国身上的苦难?”
朱元璋沉默了。
顾正臣是个很奇怪的人,他为大明做了很多事,也为大明培养了许多人才,包括皇子、皇女,带来了新学,也带来了许多新事物。
如此种种,自古以来,从未有之。
现在可以断定,新式火器、蒸汽机、铁路、青霉素、热气球等等,必出自于未来。
这个未来,可能是未来百年,也可能是未来三百年,甚至是五六百年!
他一直都在努力,努力将未来可以使用的东西拿出来,以支撑大明,推动大明走向富庶、强大!
目前来看,他的心思,很纯粹。
但未来之说——
这很令人不适。
尤其是,被公开的未来之言,令人不安。
这种未来之说,一旦被拿出来用作其他事宜——
朱元璋发现自己的思绪又乱了,抬头看向朱标,言道:“不管他的目的如何,可这番未来之言,总归难以取信于天下人,文武群臣,地方官员,多少人都心怀怨言,对抑兼并多有不满。”
“如今这些人,一定会借此事大做文章,而这一次,他们握住了正义,拿着天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朕——也不好与所有文武为敌!”
朱标眼神中满是忧虑:“所以,顾先生谋划西洋,设置转口贸易,本来就是他的退路?”
朱元璋想了想:“兴许吧。不过他不能一走了之,尤其是不能去西洋。他离开了大明,便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朕想寻他都不容易,你想用他,也未必能用得了。”
朱标认可这番话。
以顾正臣的本事,以古里、柯枝等地那个至关重要的位置,顾正臣完全可以凭借手中的“私兵”建立一个国家出来,到那时,他就不是大明的臣子了。
这个结果,是朱标不能接受的事。
父皇开天下,筑盛世之基,那自己的使命便是开创真正的盛世,朱雄英的使命便是让盛世更上一层楼!而在这楼越来越高时,朱标需要顾正臣辅佐,需要他的智慧,也需要他的见识!
他不能走,这是底线。
但顾正臣不出海,可这次风波如此之大,文武官员弹劾不断,人家弹劾得还没错。
这种情况下,顾正臣东征凯旋后想留在金陵,难。
朱元璋起身走向舆图,缓缓地说:“其实,朕倒有个好去处,可以安排他走一趟。既能避避风头,也能做出一番事来。这个地方,他也在留了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