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5章 排除错误选项 (2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伦敦的夜晚,泰晤士河上的湿气,悄无声息地漫过河堤,街道,在奥丁公寓的窗玻璃上挂了一层薄薄的水汽,将窗外的灯火晕染成一片片朦胧的光斑。
吃过一顿尖椒牛柳、蚝油生菜、冬瓜海米汤,外加一大碗米饭的森内特,打了个嗝,擦擦嘴,捏起桌角的两篇论文稿件晃了晃。
“李,”老头的声音带着一股近乎表扬的意味,“这两篇稿子,你审得不错。尤其是对霍布斯那篇关于城市生态的批评,切入点很刁钻,指出的逻辑漏洞也算一针见血,我觉得.....”
正收拾碗筷的李乐一抬头,打断道,“得了,教授这明明是投给《社会学》让您审核的稿子,您倒好,大手一挥,直接转包给我了。我这白天不光得被克里克特教授精神凌迟,还得给您当免费劳动力,工钱呢?审稿费呢?”
森内特丝毫没有被戳破的尴尬,反而优哉游哉地拄着拐杖站起身,踱到酒柜旁,给自己重新斟了半杯琥珀色的小酒,抿了口,“你这就狭隘了,李,审阅顶尖期刊的投稿,这是多么宝贵的学习机会?接触学术前沿,锤炼批判性思维,了解同行评审的流程和标准....这对你未来的学术生涯,是无价的财富。我这是在锻炼你,培养你,是用心良苦,你得珍惜、感恩、知足。”
“嘟~~~~打住,”李乐把碗筷放进洗碗池,“您这套词儿,听着就跟旧社会地主老财忽悠扛活的长工一样,祥子,东家这是看得起你,锻炼你呢,好好干,年底给你分最肥的肉膘。嘁,以后啊,没钱免谈,坚决不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嘿,你这小子.....”森内特抬手虚点了他两下,“功利!十足的功利主义!学术的纯洁性都被你们这些年轻人玷污了。”
“纯洁性也得吃饭不是?”李乐走过来,一搀老头,“走吧,您赶紧歇着去,别给我灌迷魂汤了,教员告诫我们,拒腐蚀永不沾。”
“诶诶,”老头儿忙把杯子里的威士忌一口干了,嘴里嘟囔了一句“不识好歹”,这才被李乐挟着,出门,去向自己的屋。
等回来,关上门,李乐先是无奈地摇摇头,嘴角又不自觉地带上一丝笑意,转身进了厨房,挽起袖子,开始洗碗。
水龙头流出的热水冲刷着盘碟上的油污,发出哗哗的声响。正机械地忙碌着,搁在餐桌一角的手机突然“叮当当叮当当,叮叮当叮当”的响起来。
李乐忙擦擦手,过来拿起,看到号码,语气不自觉地就带上了笑意,“喂,鹏儿?”
“哥!”电话那头传来曹鹏清亮的声音,背景里隐约还有键盘敲击的细碎回响,“吃饭了么?我这边刚下午,忙完一组模拟,就赶紧把你发来的录音听完了。”
“嗯,刚把一忒讨厌老头喂饱,咋样,听了觉得?”李乐捏着手机,走到沙发上坐下,目光落在窗外远处金融城那片依旧璀璨的灯火上。
“听了,仔仔细细捋了两遍。”曹鹏的语气变得专业且认真,“哥,说实在的,单从技术实现路径上讲,这个王铮,不是瞎忽悠,肚子里有货。”
“他说的那个基于Scrapy框架做深度定制,用无头浏览器处理JS渲染,IP池轮换应对反爬,这些思路都很正,也是目前解决复杂网站数据抓取的主流方案,至少在我们这边业界和开源社区是这么干的。”
“还有他提到的那个分层架构设想,分布式调度引擎、可插拔的解析器仓库、Web管理界面,虽然听起来像个蓝图,但方向是对的。如果能实现,确实比那些傻瓜式爬虫软件或者自己从头写脚本要高效、稳定得多。”
李乐“嗯”了一声,手指轻轻摸着抱枕,“也就是说,他画的这张饼,从技术上看,是能烙出来的?没啥明显破绽?”
“饼是能烙,但火候和配料是另一回事。”曹鹏话锋一转,带着CMU博士生的审慎,“难点在于工程实现的细节和鲁棒性。比如,他说的预置解析模板,听起来美好,但互联网网站千奇百怪,结构天天变,维护这些模板的成本会非常高。”
“还有调度算法的效率、去重策略的精准度、面对各种奇葩反爬机制时的应对策略,这些都需要极强的工程经验和持续迭代。不是说有个框架就能万事大吉的。但如果像你说的,他有个完整的团队,那就另说。”
李乐静静地听着,脑海里浮现出下午在王铮那个拥挤的办公室里看到的场景,那些埋头敲代码的员工,角落里堆着的服务器机箱。
“所以,你觉得他们有这实力填坑吗?”
“光听他说,判断不了。”曹鹏实话实说,“得看代码,看他们现有的产品或者框架演示。尤其是在通用性、稳定性和易用性上要达到你说的那种平台级别,需要投入不小的工程力量,但技术路径本身是没问题的。”
“不过,哥,你突然这么深入地打听这个干嘛?你想自己做类似的东西?还是打算投资他?”
李乐笑了笑,“没啥,就是碰上了,多了解了解。算是排除一下错误选项,剩下的,哪怕看起来再不可思议,也可能就是正确的答案。”
听到这话,曹鹏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他太了李乐了,知道李乐办事向来有章法,不会无的放矢,也就不再追问,转而说道,“哥,你要是真需要这么一个抓数据的软件,还找他干嘛。”
“我这边有的是高手,华人、老外都有,水平绝对够。我牵个头,请他们吃几顿饭,集中搞一下,快的话半个月就能给你弄个基础版的框架出来,保证比他说的好用,也完全按你的需求来定制。毕竟,帝国理工,呵呵呵.....”
李乐一听就笑了,“可以啊鹏儿,这就一览众山小了?别吹牛逼闪了舌头。”
“哪能呢,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行,有自信就是好事儿。还有,现在指挥人干活都这么溜了?怎么样,现在深切体会到,在留学生圈子里,掌握核心烹饪技术,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最受欢迎的人了吧?走之前在家逼着你颠勺,还一百个不情愿。”
“那是!必须的!现在实验室那帮洋鬼子天天蹲守我的饭盒。昨天杰西卡还说,要是我的代码有我的红烧肉一半香,她愿意把毕业课题让给我。”
“杰西卡?女的啊?”
“你想啥呢,人是我师姐,都结婚了,老公是我们实验室的赞助商的儿子。”
“哦哦,对了,其其格那边怎么样?一切都好?”
“挺好的。上个周末来看我,前天才回加州。”
“嗯,那就好。”李乐叮嘱道,“别舍不得花钱,机票才几个钱,感情最重要。有时间你也多跑跑加州,别总让人家姑娘折腾。你俩的机票钱我给你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用,我现在跟着导师做的项目,给的奖金什么的,不薄,够用。你放心吧。”曹鹏语气轻松,“倒是你,啥时候来丑国转转?”
“等等看吧,”李乐想了想,“兴许夏天回国的时候,从你那绕一圈而,接你一起回家。”
“成。那可说定了,我等着你,”曹鹏的声音里透着高兴,“哥,没啥事儿,你赶紧休息。”
“行,你也别老泡实验室,注意身体。”
“明白,挂了哈哥!”
“挂了吧。”
放下电话,房间里重新陷入寂静。李乐却没有立刻起身,目光重新投向窗外那片冰冷的辉煌,下午在王铮公司的所见所闻,如同慢镜头般在脑海中一帧帧回放。
表面上看,一切都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优秀初创公司的样板。
人员构成合理,中西结合的团队,程序员们专注投入,讨论问题的氛围热烈而务实。
环境务实高效,拥挤但功能分区清晰的办公空间,设备设施工作环境,那股子气味儿,符合科技公司的典型特征。
技术专业能力,从王铮对爬虫技术的阐述专业且条理清晰,展现出不俗的技术功底和产品思维。曹鹏的判断也印证了王铮在技术上的可信度。
还有简陋的办公室和二手家具,符合初创公司钱花在刀刃上的逻辑。
可是,几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像细小的沙砾,硌在意识里,让李乐始终觉得有些不得劲。
首先是两人握手是,瞥见的王铮手腕上的那块表。
一块劳力士迪通拿,李乐虽然对表不算精通,但基本的行情还是知道的。那块表的价位....和王铮一直展现的精打细算的简朴节约,似乎不怎么搭。
再就是办公室的隔音。王铮那间小小的玻璃隔间办公室,门一关,外面工区那种服务器低鸣、键盘敲击、偶尔技术争论的嘈杂声,几乎被完全隔绝。
这隔音效果未免太好了些,好得有些不寻常,像是特别处理过。一个技术公司的创始人,需要如此绝对安静的谈话环境吗?还是说,有些谈话,需要确保不被任何人无意中听到?
还有那些员工。他们的专注无可挑剔,但李乐隐约有种感觉,当他跟着王铮穿过工区时,似乎有不止一道目光在他身上短暂停留过,那不是好奇,更像是一种.....警惕的扫视?
而且,走过那间王铮说的后台部门的办公室里,那俩人,那个不管财务什么都管的,一扫而过时对上的瞬间的眼神,还有那个除了财务什么都不管的,手边的烟灰缸和粗糙的手指,指肚,宽大的骨节......
曹鹏的技术分析,排除了王铮在“专业忽悠”上的可能性。他不是技术骗子。
那么,这些不协调的细节,指向的又是什么?
李乐甩了甩头,试图驱散这些可能是过度解读的联想。
也许只是自己想多了。一块表可能只是个人喜好,好的隔音是办公标准,员工的眼神或许只是对陌生访客的正常反应。
但“指南针”基金那边,王铮是盛镕极力推荐、并以其专业背景背书的重要投资人。韩远征、罗婵他们似乎也都认可其身份和实力。
那么,一个技术过硬、背景存疑、表现完美的创业者。一个主动接近,并且迅速在指南针基金里投入重金、获得认可的角色。
“排除错误选项....圈层....表现.....”李乐低声嘀咕着,技术选项排除了,那剩下的,就是人的问题,或者动机的问题。
犹豫了片刻,李乐重新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几声等待,传来一个沉稳的却透着欢快的男声,“哟,小乐,这么晚给我打电话啊?”
“林叔,没打扰您休息吧?”李乐笑道。
“没呢,这不正看球赛呢么,怎么,有啥事儿,你说。”
“那什么,林叔,我想请您帮个忙,查个人。”李乐压低了些声音,“一个叫王铮的,大概二十五六岁.....现在在伦敦搞一家叫以太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
电话那头语气一凝,“怎么,这人得罪你了?”
“瞧你说的,我一老实读书的学生,我不得罪人,谁得罪我啊?”
“那怎么?”
“就是最近我投了一个咱们留学生在这儿的私募基金......”李乐言简意赅的说了。
那头林叔“嗯”了一声,“没事儿最好,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了解一下他在这边的留学经历还有那家公司.....”
等李乐说完,电话那头,林振明的声音依旧平稳,“有具体怀疑点吗?”
“暂时没有实锤,就是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李乐斟酌着用词,“太理所应当了。”
“明白了。名字、公司名写清楚,发短信给我。有照片或者其他信息也一并传来。”林叔干脆道,“我安排秉忠去看看。不过小乐,这估计要点时间,也可能什么都查不到,你心里有个数。”
“我明白,林叔,麻烦您了。就是图个心安。”
“嗯,自己在外边也多留个心眼,对了.....”
两人又聊了几句家常,这才挂了电话。
李乐将手机握在手里,目光投向窗外伦敦沉沉的夜色。城市的灯火在湿漉漉的玻璃上扭曲、变形,如同他此刻心中的疑影,模糊却又真切地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