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www.1kanshu.net

陈阳微微摇头,表示这自己上哪里知道去!

“韩明远!”钱会长一脸的兴奋,“光绪年间的进士!”

“放过两任实缺道台,掌管过盐务,那是真正的肥缺啊!”钱会长搓着手,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珍宝,“盐务啊,陈老板,那可是朝廷的摇钱树!”

“据说韩家当年富得流油,听说单是府中的佣人就有几十个!后来民国了,虽说家道不如前,但底子厚实啊!”

钱会长继续滔滔不绝,“子孙也争气,转而经商,在商界颇有建树。据说后来韩家在沪上都有产业,什么丝绸、茶叶、药材,样样都做!”

“这宅子啊,就是韩道台鼎盛时期置办的!”钱会长的声音更加兴奋,“三进的大院落,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那个气派啊!”

“据说当年光是收藏的古籍字画就堆满了整整一间书房!什么宋版书、明代字画,应有尽有!”

“还有啊,”钱会长神秘地凑近陈阳,“听说韩家还收藏了不少古董瓷器,什么汝窑、官窑的,都有真品!还有玉器,和田白玉、翡翠,个个都是精品!”

“最关键的是,”钱会长压低声音到只有陈阳能听见,“韩家当年和宫里也有些关系,据说还有几件御赐的东西,什么紫檀家具啊,景泰蓝啊,那可都是无价之宝!”

陈阳听着,心中暗自点头,眼神也变得深邃起来。官宦世家,又经过商,这种家族在泉城确实有过不少,底蕴很深,传承的宝物也最多,流出来的东西也最杂,往往隐藏着惊人的价值,最容易捡漏。

“韩家的藏品啊,那可是几代人的积累!”钱会长继续补充,“从清朝到民国,再到解放后,虽然经历了不少动荡,但据说核心的东西都保住了,藏得很深很隐秘!”

“这次能有机会进去看看,”钱会长兴奋地搓着手,“那可真是天赐良机啊!谁知道能淘到什么宝贝呢?”

他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对了陈老板,听说韩家的老爷子还健在,九十多岁了,精神还很好呢!他可是见证了韩家兴衰的活化石啊!”

“只不过有些可惜,老爷子现在不在老宅了,要是能从韩家老爷子嘴里套出点什么消息,”钱会长眼中精光闪烁,“说不定能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哪里还藏着什么好东西!”

陈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开口问道:“那他们韩家现在怎么舍得把这些物件卖了?这么有底蕴的家族,按理说不会轻易散家产啊?这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这个啊,”钱会长叹了口气,“说起来也是世事难料。因为之前韩家有人在对立面,后来都去了海对面。留在泉城韩家的后人啊,随着政策开放,有的出国了,有的做生意失败了,家族内部也有些分歧。”

“而老太太年纪大了,管不了那么多,孩子们又各有各的想法。”

“最主要的是,”钱会长压低声音,“听说韩家急需用钱,可能是有什么急事要办,所以才考虑出手一些收藏。不过他们也很谨慎,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看的,我们这次能有这个机会,全靠那个中间人的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老板,这次咱们可得擦亮眼睛啊!”钱会长最后总结道,语气中满含期待,“说不定真能捡到什么大漏呢!”

“韩家这种底蕴深厚的世家,随便流出点什么东西,都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啊!”

钱会长叹了口气,摇摇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惋惜:“唉,说起来也是时代变迁啊。”

“像韩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在历史长河中也难逃兴衰更替的命运。”说着,钱会长顿了顿,有些感慨,又似乎在回忆什么,“韩家后人大部分在四九年后,就陆续去了海外,当时走得很匆忙,能带走的就是一些金银细软和几件最珍贵的传家宝。”

“如今在欧美都有产业,听说在纽约、伦敦、巴黎都有房产,做的是国际贸易生意,家底还算殷实。”

钱会长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可惜啊,国内就剩下一位韩家老爷子的嫡孙,叫韩文清,年近五十了,性格倔强得很,一直守着这老宅不肯离开。”

“这老人啊,是个真正的念旧人,说什么也舍不得祖业。我听中间人讲,韩文清年轻时也有机会出国的,他的父亲在临终前还给他留了一笔钱和联系方式,但他硬是不走,说要守护祖宗基业。”

“这些年来,韩文清就一个人住在那三进的大院子里,”钱会长摇头叹息,“偌大的宅子,就他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邻居们都说他有点固执,但也佩服他的坚持。可老天爷不长眼啊,今年初老人突然中了风,右半身都不太好使了,说话也有些不利索了,身体一下子就垮了。”

钱会长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国外的儿女们一听说这个消息,立刻就坐不住了。他们通过越洋电话,坚决要接老爷子出去治病养老。”

“说是国外医疗条件好,而且有专门的康复中心。老爷子起初还想抗争,但架不住病痛折磨,最终也只能妥协了。”

“你想想,”钱会长摊开双手,“这老宅子空着确实不是办法啊。”

“泉城的气候潮湿,房子没人住很容易出问题,木梁会腐朽,瓦片会松动,还有那些古董字画,没人打理很容易受潮发霉。而且维修费用又高得吓人,光是每年的基础维护就要几万块,更别说如果遇到大修了。”

“要是最后韩老爷子一走,这些钱谁来出?”

钱会长语调变得急促起来:“所以啊,这才决定连同里面的老物件一并处理掉。”

“听说韩老爷子临走前,把这事委托给了他一个远房堂侄,叫韩大宝。这个韩大宝啊,说起来也有意思,之前也在沪上混过几年,后来回到泉城做点小生意,算是见过世面的人。”

“韩老爷子觉得他办事靠谱,而且毕竟是本家人,总比外人强些。”

陈阳听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盘算,他点点头表示了然。这种情况在古玩行里确实很常见,往往是“掏老宅”的最佳时机。这种时候,主人去意已决,处理心切,既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鉴别,也没有耐心去一件件寻找买家,对物品的真实价值和市场行情可能并不完全了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