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www.1kanshu.net

“目击者坚称,劫车的人的身高不超过一七五,因为他自己身高一米七,通过车辆的高度,猜测对方的身高感觉和自己差不多。”

“事发地点的监控显示,当日确实没有身高一米八以上的人进出。另外,进出人员也不符合已知的任何嫌疑人的形象。”

远赴外地的刑警,也是竭尽所能的进行了调查,但拿回来的信息,却与专案组既定的目标大相径庭,用物理学来形容,此时此刻,看似坚不可摧的物理学大厦上空漂浮着两朵乌云。

接着,柳景辉就站了出来,提出了新的大一统理论:“我们始终怀疑,凶手是团队作案,既然如此,有一名凶手的形象不符合足迹鉴定得出的结论,也很正常。特别是对于我们始终认为的凶手A,他没有出现在某案现场,也不能推翻这个结论,我更倾向于,凶手的团队并不总是集体作案,而是有分别作案的可能!凶手平时各自作案,偶尔合作,甚至可能人员不定。”

这个话是不好说的,因为柳景辉给出的不仅仅是结论,还有问题。他不仅确认了凶手团队化这件事,而且提出了新理论,指出凶手的团队可能是分分合合的自由合作模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所周知,在职场中,你可以不解决问题,但最好不要制造问题。

除非你是某某王……

哪怕是组织人手忙到飞起的徐泰宁,此时也没有因为柳景辉改变了调查范围而不高兴,他关注的要点是,该推论是否合理。

“你觉得呢?”徐泰宁看向江远。

“我觉得挺合适的,毕竟是15年以前的案子了,我们能拿到的线索就这么多。不过,也要考虑目击者忘记了,或者记忆重构的情况。”江远顿了顿,再道:“我可以根据现有的犯罪嫌疑人的素描,做法医素描,推测凶手现在的长相,但这种情况,想通过脸部扫描来找人是不太可能的。”

“嗯……那么,要把现在多出来的这名凶手,也许是两名凶手扫进来的话,咱们专案组的规模可能就不够用了。”徐泰宁眼中闪着红光:“盒饭也不够了,得再找个供应商了,这边的快餐业的规模太小了。”

“其实也不用。”江远拦住了徐泰宁,轻声道:“我觉得,咱们着重抓第一名凶手,就是那个身高一米八的家伙就可以了。”

徐泰宁迟疑了一下,道:“你觉得他会把其他人供出来?”

“对。”

“但是,他如果不知道同伙的真名呢?”徐泰宁的脑海中自动浮现出种种可能性,又道:“15年过去了,他们可能也没什么联系了,就算供出来一个绰号,可能也没用了。但现在要是不扩大搜索范围的话,后面发现对不上了,就来不及了。”

“再扩大,黄政委要崩溃了。”江远说过,再说解决方案:“追逃总不用这么多资源,先集中抓180的这个。”

“好吧。”徐泰宁不是特别情愿的样子。

“有方案吗?”江远此时指挥了起来。

徐泰宁迟疑了一下,道:“你现在问我的话,我只有笨办法。”

“什么笨办法?”江远根本没指望有聪明的办法,如果能聪明轻松的将案子破了,此前那么多专案组,今次的专案组更是藏龙卧虎,大家是没事喜欢出差玩吗?

破案就像是数学题,或许有某个天才能在灵光乍现后,提出一种精妙的解法,但如果能用笨办法解题,已经很优秀了。

徐泰宁拿出自己的本子,翻到记录页,道:“15年前,身高180,体重180的操外地口音的壮汉,应该还是蛮突出的,所以,你抓这个180的思路也不错,我就是担心如果就抓他一个,容易打草惊蛇。”

“15年了,蛇在哪里都不知道了。”

“好吧,我有两条路线,但这个要齐头并进。”

“你说。”

徐泰宁缓缓道:“第一条是销赃线。我们现在猜测他是外地销赃,但这条线挖的还不深,因为以前很多销赃的买家都找不到了,但如果一定要循着这条线找下去,各地刑警配合的话,我觉得找到大部分可以。”

“这些人也不见得知道180的身份。”

“配合第二条可以。我们搜集各地酒店的住宿名单,看看有没有差不多时间段,两次或者多次出现的人。”徐泰宁提前道:“我知道,15年前很多住宿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就是现在也有办法规避,但凶手如此频繁的犯案,他能每次都规避吗?我猜他到许多地方,最多就是逃亡期会小心,平时都不见得,说不定,还有临时起意作案的情况。”

“多个身份证呢?”

“用不过来的,什么事情次数多了,总会露马脚的。”这是徐泰宁的经验之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