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www.1kanshu.net

车子先来到马东平同志的家——这是一栋老式的家属楼,楼道里铺着干净的地砖,墙上挂着“邻里和睦”的宣传画。

马东平今年已经82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听到敲门声,亲自拄着拐杖来开门。

“马老,我们来看您了。”张泽谦快步上前,握住马东平的手,语气亲切。

刘小峰则接过工作人员手中的慰问品,放在客厅的桌子上——里面有米面油、坚果礼盒,还有一件厚实的羊绒衫。

“张书记、刘省长,快坐快坐。”马东平笑着招呼众人坐下,家人连忙端上热茶和水果。

张泽谦坐在马东平身边,关切地询问:“马老,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冬天冷,有没有按时吃药,家里的暖气够不够热?”

“好着呢。”马东平拍了拍自己的腿。

“每天早上还能下楼遛弯,家里暖气也足,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周都来探望,你们放心吧。”

张泽谦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就好,去年,全省上下一起努力,经济增速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乡村振兴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您和老同志们当年打下的基础,也离不开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张泽谦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我们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想在新征程上把汉东的发展再推上一个台阶,争做东部示范。”

“希望您能继续发挥优势,多给我们提提意见,帮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马东平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欣慰:“看到汉东发展得这么好,我打心底里高兴。”

“以后有什么想法,我一定及时跟你们沟通,也会一如既往支持省委省政府的工作,祝汉东的明天越来越好。”

离开马东平家,众人又来到程中绪等老同志家中,每到一户,张泽谦和刘小峰都会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并叮嘱随行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老同志们为汉东奋斗了一辈子,我们一定要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

“不管是医疗、养老,还是生活上的小事,都要及时解决,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

下午四点。

慰问队伍来到汉东大学的院士公寓,看望郑秋、张南平两位院士。

郑秋院士是国内着名的材料科学家,今年已经70岁,仍在带领团队攻克芯片材料的“卡脖子”难题。

张南平院士则是农业领域的专家,长期致力于高产水稻的研发,为汉东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走进郑秋院士的实验室,里面摆满了各种精密的仪器,几位年轻的科研人员正在忙碌。

“郑院士,打扰您工作了。”张泽谦轻轻走上前,生怕打扰到实验。

郑秋连忙放下手中的记录册,笑着迎上来:“张书记、刘省长,你们怎么来了?快坐,我这实验室有点乱,别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