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明天鬼子就站在这里画了 (2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伤员们相互搀扶,沿着预先侦察的小路悄无声息地移动。
断后部队在关键路口设置阻击点,用生命为战友争取每一分钟。。。。
日军很快发现守军的撤退行动,立即发起追击。
断后部队在一处狭窄河湾设伏,当日军先头部队进入射程时,所有武器同时开火。
这场夜战持续了整整两小时,断后部队最终全部殉国,但他们为撤退的弟兄赢得了宝贵时间。。。
黎明时分,当幸存守军抵达南京城外防线时,清点人数仅存六百七十三人。。。。。
。。。。。。。。。。。
黄昏,南京城墙内外化作巨型工地。
随着外围阵地相继失守,卫戍司令下达紧急命令,24小时内完成各阵地强化工程。
这座六朝古都的每一块砖石,此刻都成为抵挡日军钢铁洪流的最后屏障。
工事构筑充满悲壮的临时性。
在光华门段,第87师工兵营发现预设的钢筋混凝土掩体竟露出腐烂的竹条,原承包商的偷工减料此刻成为致命隐患。
营长周振强怒极拔枪,当场击毙两名临阵脱逃的民工,随后亲自率部扛起金陵机器局废弃的铁轨加固城垛。
没有水泥,就用糯米浆混合石灰代替。
缺乏钢板,就将全城征用的门板浸水覆沙。
明代遗留的城砖被凿出射击孔,秦淮河的画舫被拆解成障碍物,连夫子庙的碑林都成了反坦克桩。
随着溃退部队涌入城区,南京守军呈现出诡异的混杂状态。
从锡澄防线撤下的粤军第66军士兵浑身硝烟,与教导总队的德械精锐并肩布防。
江阴要塞的炮兵拖着残存的重炮穿过街巷,川军第20军残部则用大刀片换下打空的步枪。
整编过程充满混乱与牺牲。
在下关码头,第74军51师师长王耀武发现麾下三个团仅剩三千余人,立即收容溃散的税警总团官兵充实建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疲惫之师尚未喘口气,就被投入雨花台二线阵地。
更令人痛心的是新兵补充,三万余名仓促征召的南京本地青年,多数人连枪栓都不会拉,只能在老兵监督下进行战前速成训练。
教导总队教官刘明章看见有个娃娃兵在城墙根呕吐,上前询问时发现对方才十六岁,战前是中华中学的学生。
指挥体系的重构更显悲凉。
卫戍司令部将南京划为六个防区,但电话线屡遭日军炮火切断,传令兵死亡率高达三成。
不得不启用明故宫机场的航空信号灯作为备用通讯手段,紫金山顶的教导总队观测所则用旗语与各门联络。
后勤补给的断裂使守军陷入更深的绝望。
军需处长清查仓库时发现,步枪弹药仅够支撑三日作战,重炮炮弹不足五百发。
更严重的是粮食短缺,原计划坚守两月的储粮,因难民涌入已消耗大半。
守军开始宰杀运输队的骡马,医学院的实验动物也被端上餐桌。
医疗资源的匮乏催生人间惨剧。
中央医院地下室挤满两千余名伤员,麻醉剂用尽后,截肢手术只能靠绑住伤员强行进行。
精神压力的积累比物资短缺更摧残人心,军官阶层同样承受着巨大煎熬。
卫戍司令部的地下掩体内,参谋们在地图上用红色铅笔标注失守阵地,当红圈逼近城墙时,副参谋长余念慈突然砸碎墨水瓶:“画什么画!明天鬼子就站在这里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