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满城皆闻哀嚎声,从此世家无 (2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他的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卷宗。
“将军!”
他单膝跪地,声音中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兴奋。
“幸不辱命!”
“京城之内,所有顽抗之世家,已全部肃清!”
“此为查抄清单,请将军过目!”
李琼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他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对于这个结果,他没有丝毫意外。
“伤亡如何?”他问道。
“我军将士,阵亡三十七人,伤一百零二人。叛乱家丁,被格杀者,三千余人。”李显扬汇报道。
李琼的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
“将阵亡将士的名单,记录下来。”
“他们是为这个新王朝,流的第一批血。”
“他们的家人,要十倍抚恤。他们的孩子,从今天起,由国库供养,直到成年。”
李-琼的声音,斩钉截铁。
“是!”李显扬重重捶胸,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他知道,将军的心里,永远都装着他们这些底层的士兵。
“另外。”李琼转过身,目光落在了李显扬手中的那叠清单上。
“将所有查抄的粮食,即刻调拨出去,由你亲自负责,发往河北、山东等重灾之地,务必保证,这个冬天,不会再有人饿死。”
“将所有查抄的银两,拿出一半,作为军饷,即刻发放到全军将士手中。尤其是那些投诚的禁军,他们被拖欠了半年,要双倍补发。”
“剩下的一半,用来修缮城防,安抚流民。”
一道道命令,从李琼的口中,有条不紊地发出。
他没有将这些刚刚到手的巨额财富,收入自己的私库。
而是第一时间,就将它们,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
赈灾是为了收民心。
发饷是为了稳军心。
这两样,才是一个新王朝,能够站稳脚跟的,根本所在。
李显扬一一领命,心中对李琼的敬佩,已如滔滔江水。
运筹帷幄,杀伐果断,而又心怀万民。
这才是真正的天命之主!
就在李显扬准备退下,去执行命令时。
李琼却叫住了他。
“等等。”
李琼的目光,重新落回了那幅巨大的地图上。
他的手指,缓缓地,划过了北方的边境线,最终,停留在一个点上。
雁门关。
“神机阁,有没有关于北蛮的消息?”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有些低沉。
李显扬心中一凛,他知道,将军口中的北蛮,指的并不仅仅是某一个部落。
而是泛指盘踞在草原之上,与大周,与李家军,纠缠了数百年的那些游牧民族。
匈奴、鲜卑、乌桓。
他们是悬在大周头顶,数百年的利剑。
也是李琼父亲,战死的地方。
“回将军。”李显扬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根据神机阁最新传回的情报。”
“我们改朝换代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草原。”
“匈奴的单于,冒顿似乎并不安分。”
“他正在召集草原各部,于狼居胥山会盟。”
“其麾下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对外宣称,要南下勤王,为大周皇帝复仇。”
“勤王?复仇?”
李琼听到这两个词,嘴角勾起一抹极度冰冷的讥讽。
“一群见利忘义的豺狼,也配谈这两个字?”
“他们不过是嗅到了血腥味,觉得我中原内乱,有机可乘罢了。”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彻骨的,几乎要凝成实质的杀意。
那是积压了十几年,混杂着国仇与家恨的,滔天怒火。
“冒顿。”
李琼轻轻念着这个名字。
他记得这个名字。
当年,就是这个冒顿,率领匈奴主力,设下埋伏,围困了他父亲的大军。
虽然最终,那一战,李牧以自身为诱饵,重创了匈奴主力,但自己也力竭而亡。
这笔血债,李琼从未忘记。
“传我将令。”
李琼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命周平,即刻整顿京城所有兵马,以我北境军为骨干,挑选十万精锐,粮草军械,三日内,必须备齐!”
“告诉他不用再遛鸟了。”
“准备开战!”
李显扬的血液,瞬间沸腾了起来。
清算完了内部的蛀虫,将军的屠刀,终于要指向,外部的宿敌了吗!
“将军,您的意思是……”
“没错。”李琼转过身,黑色的王袍,无风自动。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养心殿的重重宫墙,望向了那片冰冷的北方草原。
“登基大典,可以往后稍稍。”
“但在那之前。”
“本王要用那个冒顿,和三十万匈奴的人头,来祭我父亲的在天之灵!”
“我要让整个草原都知道。”
“我李琼的天下。”
“犯我边境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