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道之辩(上) (1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天子以“蝗灾”为题,命“儒学”与“格物”,进行“大道之辩”的消息,如同一场十二级的飓风,在一瞬间席卷了整个长安!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术辩论”了。
这分明是一场,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决定未来国策走向的最高级别的会议!
谁能在这场辩论中,说服皇帝,说服满朝文武。
谁的“思想”,就将成为未来,大唐帝国,治理天下的指导纲领!
一时间,整个长安,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了求知欲和政治热情的狂热之中。
无数的赌坊,甚至都为此,开出了盘口。
赌“儒学”胜,还是“格物”胜。
其赔率,是惊人的一比一百。
显然,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场辩论的胜负,早已毫无悬念。
“格物院”那个刚刚才成立,由一群“工匠”和“商人”组成的“草台班子”,如何能与传承了千年,早已根深蒂固,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儒家道统,相抗衡?
国子监。
孔颖达,和他麾下,那数十名,当世最顶尖的大儒们,此刻正意气风发,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天降蝗灾,此乃上天对我大唐的警示啊!”
孔颖达,在他的书房之内,对着前来“请教”的,数百名国子监生,慷慨陈词,唾沫横飞。
“《春秋繁露》有云:‘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蝗虫,便是上天降下的‘谴’!”
“其根源,不在于虫,而在于人!”
“在于我等君臣,德行有亏!在于,朝堂之上,有人不尊圣贤妄谈‘奇技淫巧’,以致阴阳失调,戾气滋生!”
他虽然没有点名。
但每一个字,都在指向那个唯一的“罪魁祸首”——太子李承乾,和他的“格物院”!
“那……依祭酒大人之见,该当如何,应对此灾?”一名学生恭敬地问道。
“如何应对?”孔颖达,抚了抚自己的白须,脸上露出了一种,充满了“道德优越感”的,自信的笑容。
“圣人云:‘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对付‘天谴’,岂能用那凡夫俗子的,杀伐手段?那只会更加激怒上天,降下更大的灾祸!”
“唯一的办法,便是……修德,与,行仁!”
孔颖达的声音,变得庄严而又神圣!
“陛下,当下罪己诏,斋戒沐浴,于太庙之中,向列祖列宗,虔诚忏悔!”
“朝廷,当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以示对万民之仁爱!”
“而我等为官者,则当亲赴灾区,对着那,漫天的蝗虫,焚香,祷告,用我等的‘仁德’,去感化它们,劝退它们!”
“只要,我等心诚意正。上天必有感应!届时,蝗灾自当不战而退!”
这番,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的“治灾方略”,在今天看来,是何等的荒唐可笑。
但在那个时代,在,以“天人感应”为核心思想的儒家道统之下。
这却是最“正确”,也最“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
在场的国子监生们,听得是如痴如醉,纷纷点头,高呼“孔师真乃圣人也”!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三日之后,在太极殿前,马周那个“异端”,将如何在孔师这煌煌的“圣人大道”面前,被驳斥得,体无完肤,狼狈不堪。
……
而此时,东宫格物院。
气氛却与国子监的“狂热”,截然不同。
这里充满了一种,紧张而又高效的忙碌。
数十名,刚刚才招募进来的,“格物院士”们正围着一个,巨大的用木板临时搭建起来的“箱子”,日夜不休地,做着实验。
那箱子里,关着的正是他们从郊外,好不容易,才捕捉到的几十只,活的……蝗虫。
他们在太子殿下,亲自的指导下。
正在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的方式,去解剖、观察、研究,这种,被天下人,视为“天谴”的生物。
“……禀告祭酒大人(马周)!”一名,曾经是民间兽医的“院士”,兴奋地汇报道,“经过解剖,我等发现!此虫,腹内满是虫卵!其繁殖能力,极其惊人!一只雌虫,一次便可产卵近百枚!”
“……禀告祭酒大人!”另一名,曾经是炼丹方士的“院士”,也同样激动地喊道,“……我等,遵照殿下秘方,将石灰、硫磺、与一种名为‘砒霜’的剧毒之物,混合研磨。发现其粉末,对蝗虫有极其强烈的触杀之效!只需少量粉末,便可令其,在半刻钟之内,抽搐而死!”
一个又一个,充满了“科学性”的“研究成果”被不断地,汇总到马周的面前。
马周,看着这些,足以改变整个大唐农业命运的发现,他的手在抖。
他的心,也在抖。
他知道,自己手中握着的,是何等强大的武器!
“……马大人。”
一旁,负责记录的上官仪,看着那些,关于“解剖”和“毒杀”的报告,脸色有些发白,声音也带着一丝读书人,本能的恐惧与不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