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边关疑云 (1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温馨提示:世界地图已经放在了圈子的精华帖中,本章涉及的地名和边防事宜,会在每段后附上地图,以供参考。>
月色正好,花开正荼。
且看那佳人度风穿花,笑语喧哗,香风飒飒,媚孜孜映红霞,颤巍巍插梨花。
可喜煞,巧笔难描画。他,困倚在荼靡架。
云鬟翠影掩轻纱,半蹙春山晕浅霞,兰麝风回透玉纱。笑啐你个小冤家,一半儿藏羞一半儿雅。
真真是娇娇怯怯形形,莺莺燕燕生生。袅袅婷婷卿卿。灼灼莹莹,风风韵韵倾倾。
宵闱喧阗,迨天将曙。荼蘼尽落,飞红成阵,方才罢休。
杨炯虽温香软玉在怀,心中却似悬着一面战鼓,行军大事如影随形,叫他难以安眠。
方才合眼不过两个时辰,窗外老黄狗忽地发出几声低吠,他立时惊醒,但见窗纸微透青光,晓星犹在,正是破晓时分。
杨炯轻轻挪动身子,欲要起身,身旁的卢和铃却已睁开双眸。
她本就未曾深睡,听得动静,便即坐起,柔声道:“天色尚早,可是要走了?”
杨炯见她云鬓微乱,星眼朦胧,心中满是不舍,却只得点头道:“军情紧急,耽搁不得。”
卢和铃闻言,丝毫不作小儿女扭捏之态,立刻披衣下床,取过一旁早已备好的甲胄。
那甲胄乃寒铁精钢打造,片片相扣,冷冽沉重。卢和铃纤纤素手抚过冰凉的甲片,动作轻缓却极为熟练地为杨炯穿戴起来。系绦环,勒丝绦,每一个细节都整理得一丝不苟。
月光残烛映照下,卢和铃神情专注,眉宇间虽有不舍,更多的却是支持与坚定,真真是贤淑明理,堪称闺阁典范。
杨炯凝望着卢和铃,只见她低垂的眼睫在眼下投下一片浅影,鼻尖微翘,唇色淡樱,虽无脂粉修饰,却自有一股清丽绝俗之气。
他心中暖流涌动,低声道:“在家安心等我回来。”
卢和铃为他整理好最后一处束带,抬眸望向杨炯,嘴角噙着一丝温柔笑意,轻声道:“路上小心,万事……以自身安危为重。”
语声虽轻,关切之情却溢于言表。
杨炯心中激荡,忍不住伸手揽住她纤细腰肢,低头便是一个绵长而深情的吻。
卢和铃初时微惊,随即柔顺回应,玉臂轻轻环住他的脖颈。良久,唇分,杨炯深深看她一眼,似要将这容颜刻入心底,这才毅然转身,大步出屋。
卢和铃送至门前,倚门而立,目送他挺拔的背影融入朦胧晨曦之中。她强忍着追出去的冲动,双手紧握置于胸前,指甲几乎掐入掌心,面上却依旧维持着镇定大气的神色。
直到那身影即将消失在巷口,卢和铃终是忍不住向前追了两步,踮起脚尖,极力张望。
晨风吹拂卢和铃的裙摆与发丝,身影在空荡的巷口显得格外纤弱。她就那般站着,望着杨炯离去的方向,久久不曾动弹,眸中水光潋滟,却是倔强地不曾落下。
杨炯心中虽是不忍,却也不敢回头,生怕一见她那不舍模样,便硬不起心肠。
当即,杨炯快步而行,刚出巷口,未及整理心绪,便见前方两骑快马踏着晨露疾驰而来,马上之人正是潘简若与褚安民。
但见潘简若一身火红劲装,外罩软甲,青丝高束,眉宇间英气逼人,宛如一朵盛放的娇兰,娇艳而锐利。她策马之势迅疾,马蹄踏碎青石板上凝结的露珠,溅起一大片细碎水光。
褚安民则是一身藏青官袍,虽年事已高,鬓发斑白,此刻却也是面色凝重,催马紧赶,宽大的袖袍被风鼓荡,呼呼作响。
二人神色匆匆,显然是有了极紧要的军情。
到得近前,不待杨炯开口询问,褚安民已抢先翻身下马,脚步略显踉跄,花白的胡须因急促喘息而微微颤抖,他一把拉住杨炯手臂,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灼:“师弟,不好了!出大事了!”
杨炯见他如此,心下一沉,面上却不动声色,反手扶住师兄,沉声道:“师兄莫急,咱们边走边说!”
说罢,引着二人便向城外军营方向行去。
褚安民深吸一口气,勉强平复喘息,眉头紧锁如川字,压低声音道:“刚接到雁门关方向探子密信,那三千在关外游弋的异族兵马,一夜之间,消失了!”
“消失了?”杨炯脚步一顿,锐目如电,射向褚安民,“三千人马,并非三五个斥候,说消失就消失?关内关外,难道都是瞎子不成?”
潘简若此时也已下马跟上,声音清冷如冰泉击石:“问题就出在这里。雁门关如今仍在辽将阿里齐手中,自他们占据此关后,便一直紧闭城门,严禁出入。
南来北往的商旅队伍全被堵在关外,如今已聚集了上千人,且每日还在增加。那阿里齐于商贸之事一窍不通,关外又突然出现三千身份不明的军队,他更加不敢开关放行,生怕是敌军诡计。”
“所以说,这三千人便是趁着夜色深沉,混杂在滞留的商旅队伍之中,瞒天过海,悄然潜行了?”杨炯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刀的刀柄,语气也不免急促了几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潘简若与褚安民对视一眼,皆是沉默。这无声的回应,已然确认了杨炯的推测。
杨炯握紧刀柄,手背青筋暴起,沉声道:“我一直想不通,这三千人究竟是吃了何等熊心豹子胆,竟敢来撩我大华的虎须!他们是找死不成?”
潘简若秀眉微蹙,冷静分析道:“我最担心的是这三千人马若是耶律南仙麾下就糟了。耶律南仙向来狡诈如狐,若是行那声东击西之计,假意交付雁门关,实则将我军主力诱至关下,再行合围……恐怕便有囚龙之危。”
杨炯听了,心中却是另一番思量。他与耶律南仙数度交锋,亦曾联手对敌,深知此女虽机变百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却有一桩好处,那便是言出必践,自有其骄傲。
耶律南仙既亲口许下《龙首和约》,当不至于行此等背信弃义、且破绽颇多之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