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www.1kanshu.net

议事殿中,关于对薛寒与秋蘅的安排,差不多有了定论。

再选使者,押着二人去西姜,与西姜议和。

见靖平帝点头,严御史疾呼:“陛下三思啊!薛寒、秋蘅二人事迹如今无人不知,若真这么做,那朝廷会民心尽失!”

“严大人此话严重了吧。这些百姓能有闲心议论朝政,而不是奔波生计,就是承蒙陛下恩泽,安居乐业太闲了。这样的安稳日子还要怪朝廷,那是不知足不知恩的刁民。”

“不错。国家大事岂能由目不识丁的百姓左右,那还要我等何用?”

持不同意见的两方大臣很快争执起来。

靖平帝有些烦了。

天天争,天天争,不就是想让他拍板么,等将来,史书恐怕还要记一笔他的不是。可这些棘手事赶到一起,没有取舍能行么?

罢了,还是把薛寒和秋蘅当赔礼送去西姜,至少有太平日子过。

靖平帝正要开口,内侍禀报:“太子殿下求见。”

靖平帝有些意外:“传。”

很快太子走进来,向靖平帝行礼。

“太子有何事?”

太子深深一礼:“父皇,儿臣斗胆,恳请您不要把薛寒、秋蘅送往西姜。”

靖平帝脸色微沉:“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殿中众臣亦表情精彩。

太子这是糊涂了吗,竟然对今上说这些。

要知道太子不预常朝是大夏历来的规矩,太子日常要学的是儒家经史,治国之道,却不能直接参议朝政。太子今日所为,定会令今上不快。

靖平帝确实气得不轻。

他已经够烦了,为了国家太平,宁可背负骂名,忍辱负重送薛、秋二人去给西姜赔罪。

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憋屈吗?可他要顾大局,不得不牺牲薛寒、秋蘅二人。太子身为储君,他最看重的儿子,不但不体谅父亲的难处,还要来添乱。

帝王含怒的质问如泰山压下,令太子呼吸一滞。

他知道身为太子他不该发声,那会让父皇猜忌他挑衅皇权,野心勃勃。

可只要一想大夏要送薛寒、秋蘅去给西姜赔罪,他再无法安坐。

他们没有罪,他们明明是大夏的功臣,怎能落得那样的下场?

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忍辱负重的,倘若这一次这么做了,那只有辱,是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

身为人子,他不愿父亲背负千古骂名。身为储君,他不愿子民被国君亲自抽去脊梁骨。

就算令父皇猜忌,他也认了。

“父皇,我们国库充盈,兵力充足,眼下局面虽紧张,但只要下定决心,并非不能应对。若为了一时安稳向西姜低头,那无论是西姜还是北齐,更不会把大夏放在眼里,以后定会面对更多挑衅。”

“朕不需要你来教。”靖平帝冷冷道。

“父皇——”

“够了。你退下吧。”

见太子还要坚持,有大臣劝道:“太子殿下,今上多日来为国心忧,您要多加体谅啊。”

对众臣来说,天家父子失和,对江山社稷可不利,还是和和睦睦得好。

太子垂眸不语,用力把手收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