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www.1kanshu.net

李默脸色一变,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族兄的文章,十年前不慎遗失了,现在找不到了。不过我可以作证,你的策论就是抄袭我族兄的!”

“哈哈哈!”赵家麟大笑起来,“真是可笑!你说我抄袭,却拿不出任何证据,只凭你一张嘴,就要定我的罪?这就是所谓的王法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大人脸色一沉:“赵家麟,不得放肆!公堂之上,岂容你喧哗!”

赵家麟收敛了笑容,对着周大人躬身行礼:“大人息怒!学生并非有意喧哗,只是觉得李公子的指控太过荒唐,没有任何证据,就想诬陷学生抄袭,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学生这里有证据,可以证明策论是学生自己写的。”说完,他从怀里拿出那个笔记本,递给周大人,“大人,这是学生平时用来记录思考和感悟的笔记本,里面有学生为府试准备的策论草稿。这些草稿虽然不如最终的策论完善,但却能证明策论是学生自己独立撰写的,而非抄袭。”

周大人接过笔记本,翻开看了起来。笔记本里的字迹工整,内容详实,里面的策论草稿,虽然有些地方还很粗糙,但核心观点和主要论据,都和赵家麟在府试中写的策论一致。而且,从草稿的修改痕迹来看,明显是经过了反复思考和打磨,绝非一蹴而就。

周大人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李默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怀疑。

李默看到周大人眼神松动,急忙上前一步,声音都带上了几分急切:“大人,不可信啊!这笔记本说不定是他事后伪造的!他刚中举就闹出抄袭丑闻,肯定是怕丢了功名,才急着做假证!”

赵家麟冷冷瞥了他一眼,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李公子,你说我伪造,可有证据?这笔记本的纸页泛黄,墨迹也有新有旧,最早的草稿是三个月前写的——府试是上月开考,我若要伪造,难道还能提前三个月预知考题,提前写好草稿?”

这话一出,大堂里顿时安静下来。周大人捏着笔记本的手指顿了顿,仔细翻看纸页边缘,果然能看到细微的磨损痕迹,墨迹也确实有深浅变化,显然不是短期内能伪造出来的。他抬头看向李默,语气沉了几分:“李默,你说赵家麟抄袭你族兄的文章,却拿不出原文;说他伪造证据,也拿不出凭据。你可知诬告举子,按律该当何罪?”

李默脸色瞬间惨白,双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声音都开始发颤:“我……我只是听族兄提过当年的文章,觉得和赵家麟的策论像……我不是故意诬告的……”

“不是故意?”赵家麟上前一步,目光如炬,“我与你素无往来,近日更无过节,你为何偏偏在府试放榜后举报我?若不是我恰好留有草稿,今日岂不是要被你诬陷得身败名裂?你背后,是不是有人指使?”

李默眼神躲闪,嘴唇嗫嚅着说不出话来。周大人见状,心里已经有了定论,一拍惊堂木:“李默,你既无实证,又言辞闪烁,分明是恶意诬告!来人,将李默拿下,杖责二十,押入大牢,待查明是否有同党再做发落!”

衙役们立刻上前,架起瘫软的李默就往外拖。李默一边挣扎一边哭喊:“大人饶命!是我错了!是张公子让我这么做的!他说赵家麟抢了他的名次,要让赵家麟不能做官!”

“张公子?”周大人皱起眉头,“哪个张公子?”

“是……是青州知府的侄子张昊!”李默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被拖拽的脚步声淹没。

大堂里再次陷入寂静。周大人看着赵家麟,神色缓和了不少,语气也带上了几分歉意:“赵举子,今日之事,是本县失察,让你受委屈了。你放心,此事本县定会上报青州府,还你一个公道。”

赵家麟躬身行礼,语气诚恳:“多谢大人明察秋毫。学生并非计较个人得失,只是不愿让诬告之风盛行,坏了读书人的风气。”

周大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能有此觉悟,实属难得。你刚中举就遭此变故,想必也受了惊吓,先回去休息吧。后续之事,本县会派人告知你。”

赵家麟再次谢过周大人,转身离开了县衙。走出县衙大门时,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他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不仅没能打垮他,反而让他更加清楚——在这个以儒为尊的世界,光有文气和才学还不够,还得有保护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回到赵家时,赵文轩和柳氏早已在门口焦急等候。看到赵家麟平安回来,柳氏立刻冲上前,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家麟,怎么样?县太爷没为难你吧?有没有受委屈?”

“娘,我没事。”赵家麟笑着安抚道,“县太爷已经查明真相,知道我是被诬告的,还把那个诬告我的人抓起来了。”

赵文轩松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以后行事,可得更谨慎些,这次幸好你留有草稿,不然可就麻烦了。”

赵家麟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思考那个叫张昊的知府侄子。张昊因为名次被抢就恶意诬告,可见其心胸狭隘,这次没能扳倒自己,日后说不定还会找麻烦。自己现在只是个举子,无权无势,若想在这个世界立足,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几天,赵家麟一边继续研读儒家典籍,巩固文气,一边关注着县衙的动静。几天后,周大人派人传来消息,说青州知府已经知晓此事,斥责了张昊,并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李默则因为诬告举子,被革去秀才功名,杖责后流放三千里。

得知结果后,赵家麟并没有掉以轻心。他知道,张昊只是受到了轻微的惩罚,心里肯定还记恨着自己,以后难免还会遇到麻烦。他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文位——在这个世界,文位越高,地位越尊,拥有的权力也越大。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儒……每一步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不仅要精通儒家典籍,还要能写出流传后世的文章,引动天地才气,凝聚文胆。

这天,赵家麟正在房间里研读《孟子》,突然感觉到脑海中一阵温热,丹田处的文气开始剧烈涌动。他心中一动,知道这是要突破的迹象。他立刻盘膝坐下,闭上眼睛,集中精神引导文气流转。

文气顺着经脉缓缓流淌,每经过一处穴位,都带来一阵酥麻的感觉。他按照《文气诀》中的方法,将文气一点点压缩、凝聚。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感觉到脑海中“嗡”的一声,一股更加强大的文气从丹田处爆发出来,瞬间传遍全身。

他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成功突破到了“举人中期”!文气比之前更加浑厚,感知也更加敏锐,甚至能隐约感觉到周围天地间流动的才气。

“太好了!”赵家麟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脚,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突破到举人中期,不仅实力提升了,还能开始尝试书写“言出法随”的短句——这是举人的特权,只要文气足够,写出的句子能引动天地之力,产生一定的效果。

就在这时,青禾突然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红色的帖子,神色兴奋地说:“公子,好消息!县学的王教谕派人送来帖子,邀请您去县学讲课!”

“县学讲课?”赵家麟愣了一下,接过帖子看了起来。帖子上写着,县学近期要组织秀才们学习,邀请他这个新科举人去讲一讲府试的经验和对儒家典籍的理解。

赵文轩听到消息,也走了进来,笑着说:“这是好事啊!县学邀请你讲课,不仅能提升你的声望,还能结识更多的读书人,对你日后的发展大有好处。”

赵家麟点了点头,心里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去县学讲课,不仅能巩固自己对儒家典籍的理解,还能展现自己的才学,提升声望。他对青禾说:“回复王教谕,就说我准时赴约。”

几天后,赵家麟整理好衣着,带着几本书,来到了县学。县学位于云溪县的中心地带,规模宏大,门口挂着“云溪书院”的匾额。走进书院,只见里面古木参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不少秀才正在院子里读书、讨论。

王教谕早已在书院的讲堂前等候。王教谕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举人,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看到赵家麟,他笑着迎了上去:“赵举子,久仰大名!今日能邀请到你来讲课,真是我云溪书院的荣幸。”

“王教谕客气了。”赵家麟躬身行礼,“学生才疏学浅,今日前来,只是想和各位同窗交流一下学习心得,谈不上讲课。”

王教谕笑了笑,带着他走进讲堂。讲堂里已经坐满了秀才,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看到赵家麟进来,都纷纷起身行礼。赵家麟走到讲堂中央的讲台上,放下手中的书,目光扫过台下的秀才们,开口说道:“各位同窗,今日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论语》中的‘仁’字。”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现实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仁”的含义。他说:“‘仁’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对父母的孝,对朋友的信,对百姓的爱,都是‘仁’的体现。作为读书人,我们不仅要精通典籍,更要将‘仁’融入心中,用自己的才学造福百姓,这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

台下的秀才们听得入了迷,不少人还拿起笔,认真地记录着。王教谕坐在一旁,也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赵家麟越讲越投入,偶尔还会和台下的秀才们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

讲课结束后,不少秀才围了上来,向赵家麟请教学习上的问题。赵家麟耐心地一一解答,直到夕阳西下,才离开了县学。

回到家后,赵家麟刚坐下,就感觉到脑海中再次传来一阵温热。他心中一动,连忙闭上眼睛感知——只见丹田处的文气更加浑厚,甚至有了一丝凝聚成“文胆”的迹象!

他惊喜不已,知道这是因为他今日讲课,引动了天地间的才气,得到了天道的认可。在这个世界,读书人不仅要自己领悟典籍,还要将知识传授给他人,造福一方,才能得到更多的才气加持,更快地提升文位。

接下来的日子,赵家麟更加勤奋地研读典籍,偶尔还会去县学讲课,或者去乡下给百姓们讲解农桑知识、普及律法。他的声望在云溪县越来越高,百姓们都尊称他为“赵先生”,不少读书人也纷纷前来拜师求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天,赵家麟正在院子里给学生们讲课,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门口走过——是周大人身边的衙役。他心中一动,让学生们先自行学习,自己则走出院子,叫住了衙役:“这位大哥,请问是县衙有什么事吗?”

衙役看到他,笑着说:“赵先生,是好事!周大人让我来通知您,青州府要举办‘文会’,邀请各州府的举子参加,周大人已经推荐了您,您收拾一下,明日就可以出发去青州府了。”

“文会?”赵家麟眼前一亮。他知道,青州府举办的文会,是青州地区最高规格的文人聚会,不仅有各州府的举子参加,还有不少翰林、大儒会亲临指导。在文会上若能表现出色,不仅能得到更多的才气加持,还有可能被大儒看中,收为弟子,甚至得到举荐,直接参加会试!

“多谢大哥告知,我明日一定准时出发。”赵家麟连忙道谢。

衙役走后,赵家麟回到院子里,心情激动不已。他知道,这是他提升文位、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他立刻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明日前往青州府。

赵文轩和柳氏得知消息后,也十分高兴,连忙帮他准备路上需要的东西。柳氏一边给他收拾衣服,一边叮嘱道:“家麟,到了青州府,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与人争斗,凡事多忍让。”

“娘,您放心,我知道分寸。”赵家麟笑着安抚道。

第二天一早,赵家麟告别了父母和学生们,背着行李,踏上了前往青州府的路。他骑着一匹白马,沿着官道缓缓前行,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青州府的文会,将会是他儒道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必须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学,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官道两旁,田野里的庄稼长势正好,百姓们在田间劳作,偶尔还能看到几个读书人骑着马,朝着青州府的方向赶去。赵家麟看着这一派祥和的景象,心中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位,将来成为一名大儒,用自己的才学守护这方百姓,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赵家麟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争吵声。他心中一动,催马向前,只见前方的路边,几个地痞流氓正围着一个年轻的书生,抢夺他的行李和书籍。

“住手!”赵家麟大喝一声,催马冲了过去。

那几个地痞流氓看到赵家麟穿着举人的服饰,骑着白马,顿时吓得脸色发白。为首的地痞强装镇定地说:“你……你是谁?少管闲事!”

赵家麟从马上跳下来,走到那个书生身边,将他扶起来,然后冷冷地看着那几个地痞:“我是云溪县的举子赵家麟。你们光天化日之下抢夺书生的财物,难道就不怕王法吗?”

那几个地痞听到“举子”二字,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扔下抢来的行李和书籍,跪地求饶:“赵举子饶命!我们一时糊涂,再也不敢了!”

赵家麟看着他们,语气严肃地说:“今日我暂且饶了你们,若再让我看到你们为非作歹,定不轻饶!还不快滚!”

那几个地痞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跑了。

赵家麟转身看向那个书生,只见他约莫十八九岁的年纪,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长衫,脸上满是感激:“多谢赵举子出手相救!在下是青州府临县的秀才苏文,正要去青州府参加文会,没想到遇到了歹人。”

“原来是苏兄。”赵家麟笑着说,“我也是要去青州府参加文会,不如我们结伴同行?也好有个照应。”

苏文大喜过望:“多谢赵兄!若能与赵兄同行,真是在下的荣幸!”

两人收拾好行李,骑着马,一起朝着青州府的方向走去。路上,两人聊起了儒家典籍和学习心得,越聊越投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苏文告诉赵家麟,他家里贫寒,这次去参加文会,是想在文会上展现自己的才学,希望能得到某位大儒的赏识,获得资助,继续求学。赵家麟听了,心里很是敬佩,也更加坚定了要在文会上好好表现的决心——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能帮助更多像苏文这样有才华却家境贫寒的读书人。

两人快马加鞭,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抵达了青州府。青州府比云溪县大得多,城墙高大巍峨,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两人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准备明日去文会的举办地——青州书院报到。

第二天一早,赵家麟和苏文来到了青州书院。青州书院是青州地区最有名的书院,规模宏大,建筑古朴典雅。书院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举子和秀才,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即将开始的文会。

赵家麟和苏文刚走到门口,就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赵家麟!”

他转身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锦袍的年轻人正带着几个随从,神色不善地看着他。这个年轻人,正是青州知府的侄子张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