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黑金之下 (2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李书记,您先坐着歇会儿,我去把这半年的会议纪要和县委文件抱过来?”魏国明小心翼翼地请示。
“嗯,去吧。”
魏国明应声退了出去,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李达康拉开抽屉,里面空荡荡的,只有最下面一层放着几本旧杂志。
他起身走到窗边,往下能看到县委大院的全貌,刚才在会议室里的那群干部正三三两两地散去。
远处的洗煤厂烟囱还在冒着黑烟,与灰蒙蒙的天空融在一起。
没过多久,魏国明抱着一摞文件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茶几上:“李书记,这些是今年的县委常委会记录和各部门的工作总结,您先看着,有什么需要随时吩咐。”
“辛苦了。”李达康道了声谢,目光落在最上面一本文件上,封皮写着“乌金县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落款日期是一个月前,签名处空着,显然还没落实。
他拿起那本方案,翻开第一页,魏国明识趣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办公室里再次恢复安静,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属于乌金县的喧嚣。
随后,李达康在办公室里潜心翻阅了半晌资料,总算对乌金县有了个初步印象。
顾名思义,乌金县的命脉系于煤矿。全县大大小小的煤矿加起来,少说也有三百家,往多了算近五百户,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全县各个角落。
全县百分之七十的人口都围着煤矿打转,从开采、运输到加工、销售,几乎家家户户都与这黑色资源沾着边,煤矿当之无愧成了撑起乌金县经济的支柱。
因煤矿产业兴旺,不少外乡人也循着生计来此挖煤谋生。这使得乌金县的户籍人口虽然才五十多万,但常住人口却已经超过了八十万,小城处处透着因产业而兴的热闹劲儿。
更值得一提的是,乌金县去年的GDP已突破八亿元,财政收入超一点五亿。
在九十年代中期,这样的数字放在县域经济体里,无疑是相当耀眼的成绩,足以让所有人侧目。
李达康心里清楚,在新型能源尚未大规模铺开的当下,煤矿仍是举足轻重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