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www.1kanshu.net

只是老滑头和参谋人员研究半天,转回来时还是一脸的凝重。

“三号先生,这个计划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了,恐怕不是今天就可以敲定的。”

“明白,但是司令官你也该清楚,一旦这么做了,并且成功的话,战争也许在一夜之间就结束了。”

“……可这需要中华民国的配合,我无法保证什么。”

“凭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他们会拒绝你们的要求吗?”

“就算是这样,也需要时间去谈、去准备。”

“我理解,那么我建议立刻开始行动,一边谈一边派出舰队绕日本航行,将所有临海的城市、乡村都摧毁,再有美国空军也要加大轰炸的力度,我们万岛的空艇编队也愿意配合,让日军进入最严重的虚弱状态……”

杨锋每个字都是掷地有声,逼得老滑头不得不草草的结束了会议。

事后一群美国人、英国人聚在一起复盘,一个个都表现出了对杨锋的莫大忌惮。

这家伙怎么搞的?

他不是军事将领吗?

怎么比职业政客还会蛊惑人心?

这一开会就被他牵着鼻子走,弄得老滑头他们一点脾气都没有。

不过话又说回来,杨锋的突袭东京湾计划,绝对是疯狂又大胆,并且成功的几率还不低,问题就是需要牵扯的势力太多,需要美国人居中好好的协调。

幸好有件事比较简单,那就是让太平洋舰队开始绕岛炮击,仅仅是半天功夫,参谋拿出一份作战计划,老滑头果断的签字,接着一个由12艘高速巡洋舰和20艘补给船构成的杰弗森支队就出发了。

至于空军轰炸,美国人是不会让巨型空艇参与的,并不是巨型空艇的战斗力不行,而是两支军队的战术截然不同。

得到杨锋的提点后,那位李将军简直是把战略轰炸玩出了花。

每次3-4000吨燃烧弹,差不多就能够送走日本30-40万人口,并且让百万人无家可归,从井岛战役后,美国空军已经陆续轰炸了日军290座城市,粗劣估计也让千万级别的日本人伤亡。

本以为这样能迫使日本投降,谁知日本人却把死硬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况且日本国内还进行了最彻底的信息隔离,很多在燃烧弹下化为灰烬的日本平民,仅以为是自己倒霉,压根不知道全日本都变成了焦土。

他们还以为日本就要赢得战争,岂不知日本全国正在一步一步的滑入深渊。

天气已经转冷了,恐怕再有一个月就要下雪,到时候那些失去房屋和食物的日本人,恐怕……

先不管那么多,七色师的弟兄们得到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于是杨锋就带着海军忙碌了起来。

美国人那边还在疯狂的协调,暂时无法离开的杨锋,干脆就客串起了海岛,还是官许劫掠的那一种。

杨锋他首先带着万岛舰队,把四国几个主要的港口给端了。

当然了,这种端并不是军事意义上的占领,顶多就算是大规模的袭击。

利用优11和巨型空艇,先把港口守军、岸炮群给打掉,接着用直升机搭载人员,直接机降在日本港口的船只上,防止日本人自毁自沉。

接下来菊花号就大咧咧的驶入港口,掩护人员把日本的船只都开走,有敢于反抗的,在菊花号460mm舰炮面前,那就是乱炮送走的下场。

结果谁都没有想到,万岛舰队的劫掠行动是出奇的成功。

第一处目标,消灭日军2000人,弄到了400艘大大小小的船只。

第二处目标,消灭日军800人,烧了小半座城市,摧毁了两个岸炮阵地,最后愣是拖出来700多艘船。

当然了,这里面主要都是10-30吨的小型渔船,可有毛不算秃、积少也成多呀!

日本是个岛国,这些年吃着战争红利,雄霸整个西太地区,甚至于一度都打到了火奴鲁鲁,曾经他们也是这么把别国的渔船统统都拖了回来,现在却全部便宜了万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整个四国岛杨锋才转了三分之二,已经弄到了4000艘各式船只,里面甚至还包括了十几艘小型战舰。

至于那些偏僻的小岛上,完全没有守备的能力,几架直升机去转一圈,立刻就能带回来2-30条渔船,这世上简直就没有更划算的买卖了。

等杨锋冲着报告书傻笑,他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当年不列颠仅凭海上劫掠就可以沉重的打击到西班牙,并且为日不落帝国积攒了第一桶金。

眨眼进入12月,杰弗森支队完成环绕打击任务,足足消耗了8.2万吨炮弹,将日本沿海化为无尽的废墟时,寒岛开始下雪了。

这段时间俄国人已经拿下了四分之三,万万没想到最后一块却出了大纰漏。

日军再一次复制了大袭击日的战术,先麻痹俄国人,接着全民上去拼命,随即在冰天雪地中双方就开始了野兽一般的厮杀。

一边是人多。

一边是枪多。

硬拼三天的结果是俄国损失十几万部队,登陆场、所有的后勤补给线路被切断,只能狼狈的从占据的城市中撤出,绝望的在营地中等待支援。

至于日本人的伤亡,那就没法统计了,有人说70万人倒在了俄国人的枪炮下,有人说一百万人的亡魂在嗷嚎。

事发之后,愤怒的俄国人再次向寒岛增兵50万,损失的装备双倍补充,然后那片土地上的积雪都变成了红色……

可惜杨锋管不了那么多、那么远,因为他抽空去游岛站了站,跟着就神不知鬼不觉的跑回了万岛。

经过几个月的谈判,万岛与国府终于谈妥了全部的细节,第一批国军两万人也久违的登上了游岛。

在这么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杨锋却应延州的要求,悄悄的往游岛上运送了5000名武装人员。

看来延州终于学聪明了,听取了杨锋的忠告,并且为抗日结束后的争霸,迈出了关键又坚实的一步。

当然了,反正都是运送部队,杨锋干脆又向延州建议,给K岛上也补充了5000,只不过这5000人里面却是一半一半。

一半是真正的武装人员、另一半却是去种植生产的,就K岛那广阔无垠的土地,熬过漫长的冬天就会变成天然的粮仓。

现在俄国人是绕着K岛在寒岛行动,未来会不会贪心一起,舰队拐弯把K岛也给吞了,杨锋是不敢赌的,毕竟岛上的力量越大越能够挫败俄国人的野心。

做完了这事,杨锋的双脚刚踏上万岛的土地,立刻就犹如陀螺一般的旋转了起来。

在香肉的格子里面,北酒周的工厂设备、日军的装备武器、熊本的电线和石材,各式各样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总的拿出来消化掉才好。

就在希望城不远的森林中,公署早早建立了一个特殊的、神秘的部门,职责就是专门处置杨锋拿出来的好东西。

机器设备检修、封装。

武器装备能用的使用,不能用的金属回收。

至于建筑材料一类的东西,干脆装车运走,万岛各处都在大兴土木,有多少都能用的干干净净。

现在苏岛上的环岛铁路已经建成通车,这些物资想要运到哪里都非常的方便,关键是在苏岛南部,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几座新城对这些东西的消耗非常惊人。

万岛正在持续的高强度建设。

这期间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一方面是依靠抓来的日本战俘、一方面也是得益于强大的外贸,可是在此基础上,谁也不能忽视杨锋和香肉的巨大作用。

比方说这一刻,杨锋他们带回来的设备又能撑起几十、上百家工厂,可以容纳十余万工人,这要是算上工人的家属,那就是带来了足足百万人的生计。

目光这个部分全部都被杨锋挂在了红鲤基金会的名下,从某种角度来说,红鲤基金会甚至比万岛公署还要强大、还要富裕。

清空格子之后,杨锋就坐车赶到了希望城,迅速拉着大伙开会,给他们解决一个个的实际问题。

而在同一时间,在整个苏岛上,近百万战俘正在修建铁路支线,还有重要的公路环线,以及机场、工厂、矿场这些重要设施。

虽说苏岛并不是以种植为主业,但是杨锋依旧下令扩大云泽湖水系,并且还预先开始了种植园的水利建设。

因为在杨锋构思的蓝图中,苏岛上的人口还会增加,并且是几倍的那种增加,现在趁着劳动力这块不花钱,那自然是能修多少修多少、能修多快修多快。

只不过如此大规模的建设,需要的原料和资金也就自然很吓人了。

钢铁可以由冶炼中心来提供。

水泥可以让工厂去制造。

枕木、碎石这一类的东西,万岛也基本上可以满足,结果杨锋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一个小小的沥青给难住。

“咱们搞不到沥青吗?”

“万岛自己的沥青湖,其实产量不算低,只是咱们的消耗太惊人了,同时开启上百条公路的建设,这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面的话工作人员没有明说,但杨锋清楚,大概这里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败家,是过于急躁了。

可惜他们不知道,目前的窗口期是多么的宝贵,一旦战争结束、美俄由合作转为对峙,新的持续建立起来,万岛再想要发展就难了。

偏偏这事没法向大家解释,那杨锋就只能选择自己来做这个固执的坏人了。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已经确定的建设项目就不要说其他的了。”

“可是……”

“立即扩大沥青湖的产量,提高沥青的采购价格,引导民间资本快速建厂。”

“建厂也没有用,因为希望城现在压根就找不到工人呀?”

“……”

“根据户籍记录,希望城300多万人口,闲置没工作的只有1000多,很多60岁以上的老人还在上工,女工的比例也非常高,当然了,这是不包括孩子和学生的数据,想要人除非是……”

“先等等,这可是华裔的数据吧?”

“对呀?”

“那本地人那?”

“本地人……”

在场的工作人员一听,一个个的都是面面相觑。

在希望城这边,一说到户籍数据,习惯性的就是指华人,要不是杨锋突然提起,他们几乎都要把本地人给忘了。

毕竟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导致的大规模迁移,还有后期大量移民进入,并且军队、工人、官员群体也全都是华裔,这也不能够怪大家。

今时今日,本地人大多在种植园和集体农庄内生活,从事农业和渔业,尽管有很多人眼红华裔的生活,可是面对数量众多、实力强大的民兵,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坦白说,他们的生活比之前是富裕多了,要知道万岛公署的福利政策,都是一个标准、一视同仁的,无奈的是华裔的另一半福利,由红鲤基金会名义发放的、以私人名义发放的,那他们就彻底无缘了。

“大量向本地人招工,并且规定企业要给他们双倍工资。”

“双、双倍?”

“嗯,而且招工时必须说清楚,这个工作对身体的损害很大,必须是他们自愿加入,万一苏岛的本地人不够,那就向哇岛、向加岛、向全国招募工人。”

“啊?”

瞬间所有人都傻了。

因为按照杨锋的要求去执行,恐怕到时候不是工人太少,而是会瞬间就挤爆沥青湖。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工人都有双倍工资,还要提高沥青的采购价,这不就是在送钱吗?

至于这个工作苦累、危险、对健康不好,真正的穷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恐怕消息发出去,立刻就会有无数人涌来。

“就这么去执行吧,我会负责准备好专项基金,绝对不能耽误了城市、公路的建设。”

“那好吧,我们立即就去安排。”

工作人员讪讪的坐下了,只怕用不了多久,苏岛的仓库内就会堆满消耗不掉的沥青。

可惜工作人员绝不会想到,这也不过是杨锋庞大计划中的一环。

杨锋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万岛华裔的比例,努力将其变成一个主体民族的国家,数年来他一直鼓励对内移民华裔,对外移民本地人,尽管是取得一些成绩,可速度还是太慢。

特别是万岛建立之后,各项建设稳步推进,只要是眼睛不瞎,都能看到生活在迅速的改善,如此一来本地人也不愿意走了。

不过沥青这件小事却给了杨锋一个灵感。

早先万岛公署曾经出钱,赎买本地人手里的土地和产业,进而推进社会化的改造,现在他给本地工人双倍的工资,这就等于是在资助他们离开。

在一个使用汉字、讲普通话的国家内,他们是不会有归属感的,冷不丁给他们一笔钱,一笔足够去周围国家买房子买地的钱,那不是鼓励他们离开是什么?

要知道本地人可没有什么故土难离的概念。

即便真有那种顽固的,让他们在辛苦工作中多赚钱也没有错,反正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些钱也会在社会内部、不同行业间流动起来,反而是增加了万岛经济的活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