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十一假期休息】 (1 / 1)
要看书www.1kanshu.net
荆州古称江陵、郢都、南郡,[97]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市,始称津、津乡或江津,历为江陵县重要商埠和码头
先秦时期
距今约5万~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鸡公山遗址,位于荆州城东北郊郢北村,原始人类已在此生活、栖息和劳作,制作石器,或搭建窝棚。新石器时代,先民三苗于此发展出大溪文化(距今6000~5000年),出现环濠聚落和漆木器及竹席。屈家岭文化(距今5000~4600年)早期偏晚阶段,建造阴湘城(位于荆州区马山镇阳城村),沿用至石家河文化时期(距今4600~4000年)。[2]
春秋战国时,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2]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后,秦在楚郢设南郡,治所在江陵(今荆州区,下同),现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统一全国(前221年)后,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亦属南郡。[127]
汉时,荆州皆属南郡。[2]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荆州刺史,辖7郡117县,南郡为其管辖范围。南郡领县十八,包括江陵、夷陵、当阳、枝江、秭归等,宜荆荆大部分地域均在其列。[127]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定治南郡。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开皇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2]
唐贞观元年(627年)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道,属山南东道江陵府,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次年(761年)罢都。五代十国时(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立荆南国,国都设江陵。[2]
宋至道三年(997年)以洞庭湖为界,复分为荆湖南、北路,北路简称湖北,治江陵;建炎四年(1130年)更名为荆南府,寄治枝江县,绍兴五年(1135年)复名为江陵府,仍徙治江陵县;淳熙元年(1174年)复更名为荆南府,淳熙十年(1183年)之前仍更名为江陵府。[2]
元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荆南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江陵路,天历二年(1329年)更名中兴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改置荆州府,改属湖广行省。龙凤十一年(1365年)改属湖广分省,吴元年(1367年)复改属湖广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