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他要当圣人么? (1 / 2)
要看书www.1kanshu.net
“富民侯确实学识渊博,但军中士卒不仅要操练,还要出征打仗。
就算他们把其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又怎么比得过别人。
难道富民侯还能让他们快速学习么?”
倪宽自认为也是聪明人,他自幼家贫,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他的学习能力。
如果是他自己,一边当兵一边学习,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两不耽误。
进入官场之后,他也算阅人无数,聪明人确实有,但没有那么多。
何况是那些厮杀汉,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不够聪明。
汲黯笑着又给他满上一杯酒,”你可不要小瞧富民侯,我猜他是早有准备。
他会的东西太多,说不定就能有让人变聪明的办法。
考试内容中必然有算学,他的第一个学生可是张秋,在算学一道家学渊源,却又拜他为师。”
汲黯不提,倪宽都想不起这么一号人物。
张秋是小人物,但他的曾祖父不是。
北平文侯,故丞相张苍,师承荀子,和韩非、李斯是同门,《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他还有个学生,名叫贾谊。
要不是贾谊命短,三十三岁就没了,以他的才学,当丞相是必然的。有他提携,张家也不会衰落到如今的地步。
“富民侯师门的算学与众不同,不叫算学,而是叫数学。演算问题之时不需要算筹,另有方式,非常简洁方便。”
不需要算筹,那该怎么算?
倪宽想象不出来,大量复杂的计算不使用算筹根本没办法计算。
所谓算筹,就是一些小棍子,木头的,竹子的,金属的,乃至于骨头的。
使用之时有些类似于算盘,分为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
后世看起来很麻烦,但是在大汉已经是最好的计算方式,并一直沿用了上千年。
“富民侯要是真有如此妙法,他怎么会教给军中士卒?”
如此妙法,不留着传家,反而教授出来,以后很可能传遍天下,他要当圣人么?
汲黯笑了笑,“他脑子里的好东西太多,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学会,以后他就可以偷懒了。
文理学院中就有教授他师门的数学,我孙子去那学习,我还跟着学过一些。”
恨不得让全天下人都学会?
倪宽不信,但这是汲黯说的。以他对汲黯的了解,这句话又不太可能是假的。
“还是考一场的好,如果富民侯确实能教会军中士卒,县令们再反对的话,我也好压制他们。”
……
未央宫,早朝。
“这是富民侯整理出来的部分试题,左右内史都来看看吧。”
刘彻自己是很满意,里面的算学题目是真的有难度。
如果大汉的基层小吏都有这种算学水平,能掌握《九章算术》中的题目,感觉很奢侈啊。
倪宽看到题目时人都麻了,现在当个小吏要求这么高么?
这是什么考试,考得好是可以当丞相还是可以当大将军,弄得这么难做什么。
还真是《九章算术》中的题目,一般人别说是解题,就连看都看不懂。
就连他自己,也只是懂得其中一部分题目,有的题目根本弄不明白。
“这是参考题目,左右内史有更好的题目的话都可以加进去,等到考试的时候,咱们再进行修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